九零年代富二代_作者:沈桑榆(9)

2019-04-01 沈桑榆 年代文

  “他们一家是要回乡下去吧,这好好的房子不要了?”

  “咋想的,这么好的工作,别人眼红都来不及,回乡下能干啥?”

  “诶还别说,季康他爸爸据说在他们镇政府是有职权的官,指不定给他安排了呢……”

  计划生育在苏州一直是非常顺利,苏州人没有那么在意生男生女,生一个也就生一个,闺女也照样疼,也许有些人家觉得生男孩更好一点,但生个女孩也没什么。八九十年代大多数都是独生女,少有生两个的。谁也不能理解方家是怎么样的。

  一家人回到家里也是累了,坐了一上午的车,到这里已经中午了,方季康去厨房下点馄饨,这么久不住,家里什么也没有,今天一大早沈老师包的馄饨让他们带过来煮点随便吃吃,于丽英给方知浓喂了奶立即就睡了。

  毕竟身体还是个婴儿,受大脑和身躯的影响,她只要思考太多,就会很容易困。

  方如初着急着找他的小伙伴,飞快地吃完了午饭,拿着五毛钱去找小伙伴做告别了。

  方季康和于丽英带方知浓去打疫苗,是于丽英以前上班的地方,离这儿不远,就走过去了,医院里永远是最忙碌的地方。

  即便离职了,门路还在呢,于丽英快速地联系好,再把方知浓带进去,医院里病人多细菌也多,孩子还这么小,于丽英做护士做了这么多年,对这方面也比较注意。

  于丽英以前的同事都来看她,方知浓被围观了一次还被轮流抱了一圈,最后享受了温柔的一针,老护士长亲自扎的,手法极其准确。

  方如初拿着五毛钱瞬间赢回了小弟们的原谅和尊重。

  “我不在你们不许轻举妄动,我会时不时回来巡查的,胖队长,以后我们的基地暂时交给你……”

  扯着虎皮的大王还是被捉回家去了,一家人没逗留,办好事情就立即回去了。

  第004章

  方如初到了新的环境也没有什么不适应,他好似就是天生在哪里都吃得开,刚开学没几天,就又认了一帮兄弟。

  到穿起大棉袄的时候,方知浓已经可以稳当地坐着了,她每天不哭不闹,并不难带,只要把她放在安全的地方,给她点玩的,大人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刘翠如常说这姑娘太让人省心了,稀罕得不行,生了儿子的就是羡慕人家有闺女的。

  方季康和几个同事决定要盘下线缆厂,线缆厂这两年亏空严重,政府已经不想办了,如果要盘下来,接手的也许不仅是线缆厂的各项设备,还有线缆厂的部分亏空。

  这目前还是在谈判当中的,方家的大方桌上摆满了茶杯,地上是一地的烟灰,他们算下来可以凑的最多只有十来万,唯一有的磨的就是线缆厂的亏空,如果线缆厂的亏空也要算在里面,至少要二十来万,在九十年代能拿出十来万已经是大户人家了。

  两个技术骨干才工作两年,也拿不出多少钱来,大部分都是方季康凑起来的,夫妻两这些年负担轻,方主任沈老师的工资加起来不比他们少,但夫妻两不是多节省的人,只存下了五万元左右。倒是大学的同学听说他要创业了,好几个人凑了凑,送了一万过来。

  这个年代的同学情是后世难以理解的,明明分散在五湖四海,却从未断了联系,换了地址也要告知一番,有了电话,不管多贵,必得通知一番。

  马上就要阳历新年了,方季康是希望在年前盘下线缆厂,这样年后好直接开工,连方主任都替他们着急,他虽然在政府小有职权,但也只是个办公室主任。

  方家几个兄弟凑一到也是谈论方季康的生意,做兄长的不拿出点来也说不过去。

  “还差多少?我和你嫂子凑了凑,一两万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方伯勇说道。

  刘翠如虽然也心疼自家的钱,要知道借钱容易还钱难,但也不是那么不情愿,主要小叔子不是那种不靠谱的,这些年在县城里给凯文买这买那的。唯一的担忧就是不知道这钱送出去还能不能回来,正是亲兄弟,才更不好开口要。

  昨天夫妻两商量了一下,借是肯定要借的,就是借多少。

  听到大哥大嫂借一两万,邓霞面色就不大好了,照她心里想的,借个五千,两家凑个一万也就够了,谁家不过日子。

  方季康本没想同兄长借,主要也是怕两个嫂嫂多想,但大哥大嫂能主动提出来,说不感动是假的,只是如今这问题不是愁在具体要多少,而是线缆厂的债,“也不是差多少的问题,政府的意思是,如果我要这个线缆厂,那等于债务也要我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