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好忽然道:“孤明白了,训兵和驯马如出一辙,善训兵,不如善训训兵者,既是兵多将少,难以管训,不如先训训兵之人,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又有何难?”
孙阳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君侯英明。”
任好拉住孙阳,感激万分:“子良你真是孤的良师益友,孤都不知该如何报答你了。”
“君侯折煞子良了。”孙阳连连行礼,“伐戎功成,百姓安康,方才是子良最大的期待。”
任好感慨:“子良游历诸国,见过的有才有识之君不在少数,如今肯留在秦国助孤一臂之力,是孤的福气。”
“君侯不嫌子良才学浅薄,亲自将子良请来秦国,又委以重任,能为君侯分忧,子良才算对得起君侯的知遇之恩。”
任好忽然想到,戎族善骑射,若是孙阳能一同上前线,必于战事大有裨益,于是问道:“此番伐戎,不知子良可愿同孤一同前往?”
孙阳拜倒:“就是君侯不提,子良也想请求跟君侯一同前往,只是子良不懂武术,怕会影响军队作战,故而不敢上书。”
任好连忙去扶:“子良这是说的哪里话,子良懂马又善谋,正是孤倚重之人。那咱们就说定了,出征茅津,并肩作战。”
孙阳揽袖接旨:“自当听从君侯之令。”
第3章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
任好命子车奄息为先锋,拨两千精兵快马至西北边境,戎族频繁攻掠之地。戎地高寒多山路,荒芜不生杂草,每当秋收时节,戎族人便大肆抢劫边境农家,好屯收入冬物资,以备来年之需。任好命精兵提前助农户收割稻黍,全部收购作为出征粮草,一来保证战事所需,二来叫戎人无粮可抢。另加固防御工事,坚守以候大军到来。
任好亲自挂帅,领主军五千,子车仲行和子车针虎各领军两千,为左右副将,大军于入秋之前便已向茅津开进。不过半月,便与先锋部队汇合,在平城安营扎寨。
奄息一直亲守城楼,直到秦侯大军进城,方才前来禀报军情。
“奄息奉君侯之令坚守平城,今回禀君侯,此番共抵御戎族茅津部三次进攻,募得粮草两万石,死伤八百余人。”尽管奄息有意隐藏,还是能看出他眼下的乌青,想来将士们也是如此,他们连日奔波,一面囤粮,一面御敌,定是有几日未曾合眼。
任好亲自接过军报,扶起奄息道:“将军辛苦,你带将士们暂且歇息一日,好生整顿,以备来日之战。”
奄息领命退出,任好召集诸将,共商攻战之策。
仲行道:“末将以为,戎人未进平城,粮草匮乏,且经过了三次攻城之战,耗损不少,实宜急速攻之。”
针虎道:“不妥,先锋部队御敌辛苦,大军行军半月方才入驻,疲劳应战,纵然有胜算,我方的损失也不会太小。”
任好道:“戎人少粮,易怒之师,若非攻战而亡,也会因断粮而亡,存亡之际,必将奋力搏击,且时间紧迫,他们耽误不起,短期内定会发起下一轮进攻,纵是我军有心将养,怕是也不能够了。”
孙阳道:“城门损毁严重,不是坚守之处,戎人三次攻城,并不取其他,想必也是笃定了这一着,下回一定会从在他们多次击打之下、最薄弱的地方入手。”
“若是我军主动出击,直攻戎族领地呢?”针虎素来勇猛,主动提出表示愿领兵出击。
任好摇摇头:“不妥,深入敌方作战弊端颇多,且戎族之地地形复杂,容易落入敌军圈套。”
针虎道:“那就在城门布防,等待下一次攻击?”
任好继续摇头:“也不妥,戎人拼劲全力要攻此处,硬碰硬不是良策。”
二人对望了一眼,攻也不行守也不行,这一趟岂不是白来了?忍不住问道:“依君侯之意该当如何?”
任好看了看孙阳:“子良可有对策?”
孙阳笑道:“君侯说笑了,子良不善军法,只会养马,只知道马饿了,便会主动去寻草料,想来,人亦是如此吧。”
任好满意地点点头:“看来子良和孤想到一处去了,戎人急需粮草,我们便以粮草诱之,化被动为主动,将他们引至我们设定好的战场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