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和亲的日子(重生)_作者:狐说九道(22)

  自己也清楚要在这座帝都里生活,花姑姑的话才是正理。

  “谢姑姑指点,此事让我再想想。若甄珍以后有何不妥,还请姑姑一如今日。此时不方便让堂上客人久等。”思之再三,林甄珍如此许诺。

  “小姐客气,这本是奴婢份内事。”

  小姐能听人劝说,花姑姑已感欣慰,更不提还以直言进谏之权相托,那真是托以心腹。士为知己者死,怎不让从来以忠仆自许的花姑姑激动万分。

  说起帝都宰相元家,林甄珍自是了解,毕竟是帝都一品相府。

  元家嫡出子女的共有三人,大公子元嘉梁,从名字上就能看到宰相对嫡长子的期许,嘉木栋梁倒是人如其名。如今年方十八,称得上的公子如玉。也是如今帝都不知多少春闺少女的梦中人。

  元家的大小姐元明妍是宰相府嫡长女,仅比幼弟年长一岁,如今芳龄十一。也是洛京中名声极佳的淑女。

  这对姐弟与嫡亲长兄年龄相差甚远,皆因为当初由科考入仕的书生元城在老家便与妻子生下长子元嘉栋。入京科考中举后外派多年,当时元妻留老家侍奉元城的双亲。到了十三年前,元城因考评名声皆优调至京城后,才让妻子带一家老小进京。

  夫妻分居多年,元城自有妾室通房,生了四个庶子却未得一女,倒是夫妻相聚后先开花后结果,老蚌生珠儿女双全令人称奇。

  至于嫡幼子元静安本是宰相家的老来子,生来锦绣乡,出生时其母已算得高龄产妇,又于一年前才生下一女,所以这次生产颇有些波折,这孩子生来比别人气虚一点,体弱一点,难免的娇养了一点。

  宰相都称唯愿其幼子岁月静好,一世平安,故起名元静安,的确称得上宰相府里的凤凰蛋。

  如今凤凰蛋被绑进将军府里,又有疯马之事,别庄刘管事不敢惊动宰相,要寻说得上话的人,可不就得寻上大公子。

  这也在自己意料之中,自己对这位元家大公子的关注,却是因为上一世他娶的妻子就是韩贵妃的侄女,东平候府世子的嫡长女韩如玉。

  如果说上一世的元家小公子是不良于行不学无术的败家子,这位元大公子可称世间女子最为心仪的良人典范。

  他们这桩婚本事是御赐,奉旨成婚后韩如玉三年无所出,元大公子房里除了这位嫡妻,据说连个通房丫环都不曾有过,更不提妾室。

  当然,公大公子在外应酬时也有诸许多红颜知已,可青楼女子玩玩罢了,风流归风流,人家可是重嫡妻。

  据说,连东平候世子都委婉的提过,让自家女婿纳一二妾室,毕竟子嗣要紧,却被元大公子当场坚拒之。

  得遇如此良人,女子一生还有何求?

  当时论起东平候姻亲盟友时,自己就郑重提及此人此事,痴情于夫人,自己本是相府公子,三元及第的状元郎,能帮圣上拟旨的侍讲学士,自不能等闲视之。

  结果沈余生摇头讥笑:这一位纵不是助力,绝不会是阻力。

  “成婚三年无子?这位元家大公子只怕在洞房花烛后,就从未踏足嫡妻房门半步。只要是不能一次中第,这位韩家千金怎么生去?不,看元家大公子的作派,纵然那次怀上了,估计也生不下来。”

  纵然是对韩家诸人无有好感,可元家大公子这面甜心苦的狠毒作派,也令听者心寒。何况他这样不也把自己硬生生给赔进去了?

  三年不入嫡妻房,却也没寻妾室通房,这是在折磨别人也是在折磨自己。这些事纵别人不知,可宰相大人也就这么默认了?

  “为什么咱们管不着,这桩亲事是韩如玉自己当年求了亲姑姑,才在圣上面前请下来的,求仁得仁而已。”沈余生如是道。

  “元大公子心里另有他人?”当时自己也曾好奇的追问过。

  “伊人已逝何必多提,平白损人清名。”

  这话可真奇了,平日看沈余生谈论起百官隐私,言词犀利几及刻薄,何曾对谁留过情面,独对伊人却还知道避讳?

  “不会也是你心上人?韩家人下的手?”想来只有如此,才能解释这元家长子视妻如仇的做派。

  “别瞎猜?沈某只闻其名,平生素未谋面。虽说也对韩家人深恶痛绝,但那件事还真不能算到他们头上去。”

  想来是看我好奇得紧,沈余生沾了茶水在案上写下三个字。

  那些个好奇如冰雪消融瞬间消退,心里复杂的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