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和亲的日子(重生)_作者:狐说九道(86)

  前世,自己此时连千字文都没背完的事自是掩下不提。

  后来闭门将军府里,把四书五经囫囵吞枣通读过,虽因无名师指点迷津不求甚解,亦觉受益良多。

  若真是朽木不堪雕,也无能力报仇血恨去。

  林甄珍陪着笑脸的不答反问。

  老师闻言很是心塞,听出话中未尽之意,没在言语只顾前行。

  过了两道宫墙角门,方进南书房外门,便听得里面传出清朗的读书声:“子曰:学而实习之……那个,嗯……温故之知新……,后面是什么,三元,趁着先生没来,把这段再给本王再念一遍。”

  什么乱七八糟?就没记对一句,是真记不住还是故意?帝都高门男儿可是三岁开蒙,到如今这位还在学论语?

  “老师,要不您给我从千字文讲起。温故而知新,这不同师傅这讲的领悟肯定不一样。”林郡主显得无比尴尬,无比为难。

  顾老大人面色更黑了,还好不是冲着自己。

  原本在屋外守着的小太监见了顾老大人,高声通报兼行礼。

  从丫环手中接过提盒,让她自去侧厅等候,自己跟着老师进入书房。

  “先生来了,先生您请上座。茶杯里泡的是您最爱的明前龙井,前儿新得的一斤,你请帮忙尝尝,看我有没有被人诓了去。”

  破门墙而出的瑞王爷,没资格再称顾老先生为老师。此刻一口一个先生,亲自奉茶让坐,热情周到。

  原本室内瑞王的两个贴身太监,见了顾老先生,行礼后悄无声息退出。

  学堂内只留学生,不得留人随侍一切自理,这条规矩早在拜师时,顾老先生便已提及。

  瑞王长相不差,细长睫毛下一双眼尾微翘的桃花眼,本是极为勾人,此时眼里却透出几分摇尾乞怜的狗腿味道。

  对于这番热情,顾老先并不领。

  “不敢劳烦王爷,老夫如今口味变了,好六安瓜片,这杯茶王爷自个留用。”

  “三元,没听见先生的话,换茶。咳,这位就是先生新收的弟子?”

  被人如此扫了面子,传言中混不吝的王爷没怒发冲冠,仍旧嬉皮笑脸。不知是不是被日常挤兑习惯,还是因当初行事太过荒唐自知理亏。

  明知先生来后伺侯的人便不能入内,仍如此吩咐一句,才匆匆把话题转到自己身上。

  亏了自己一个大活人,一直都跟在老师身后,到了此刻才入了王爷法眼。

  “林甄珍见过瑞王爷,王爷万福。”腹诽归腹诽,自己放下提盒福身为礼。

  “无需多礼。今后在南书房为同窗,天天礼来礼去太烦。本王对皇兄说过,也算你舅舅。这学堂上咱们只论亲戚。”

  “甄珍知道了,小舅舅日安。”点头,自己从善如流改口。

  “郡主且坐。”先生指了瑞王一旁的空位,偌大的书房仅有两名学生,很好安置。

  林郡主点头,提了方盒行至先生指定位置,取出文房四宝一一放置。自银瓶中倒水入砚,挽袖磨墨,很是规矩。

  顾老先生心情略好。

  “先生,听说甄珍年纪小,你且紧着她教,本王在旁听着,也算那个什么,对,温故而知新。”

  不用抬头打量,都能明白这位便宜舅舅打的什么主意。

  更不敢去瞧顾先生的脸色成什么样子。方法是好,可一如前言,第一个用的好使,第二个嘛,自求多福。

  林甄珍盯着砚台,仿佛全神贯注于此一桩事。这次真是无意坑人:又不是人家肚子里的虫子,谁能料得到瑞王也打这主意。

  耳边响起顾老先生几乎磨牙的声音:“温故而知新,极好,王爷还知道这个,老夫算是没白教。今日老夫也不授新课。王爷且抄上二十篇千字文,老夫后日亲查,至于郡主,……”

  “老师,甄珍身为将门子弟,愿习兵书。”

  听到点名,林甄珍不由头皮发紧,放下松烟墨条高声作答。只恐一言不慎,这位老先生也让自己同抄书去。

  “老夫一生教书育人,经史子集倒背如流,如今宫内书房里也备的是此类书籍。兵书,书房内却是未曾准备。”顾老先生听了自己的话,面色略为好转。

  自己闻言更是暗松口气,以为至少今日糊弄过去,不料,顾老先生还有下文:

  “郡主且自提笔记下:孙子兵法,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郡主,可有不会写的字,为何不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