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星期六晚上去图书馆电脑室,一边自修一边等电脑空位。
这周末似乎外出的学生多,不用多久就用上了电脑。赶紧上MSN,却发现陈婧、张妍、菲菲都没上线。只好去平时经常去的一塌糊涂、天涯论坛、新浪新闻、学校论坛闲逛。
登陆上学校论坛,发现头像闪闪发亮,有个注册名“天涯一支草”的在我和“铁画银钩”的发言底下回复。
认为我们关于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都没有看过,就对钱钟书评价这么高、《中国现代小说史》评价那么高,不过是趋附时势、追逐流行调子的平庸之谈。甚至可能连钱钟书、张爱玲的作品都没看过,不过是现在钱钟书、张爱玲太热门了,也就附和着,全无自己主见。
“天涯一枝草”还特意指出:“张爱玲也就算了,好歹写的小说不少,当得起一个小说家名号。而钱钟书,也就一本小说《围城》。要不是电视《围城》的播出,不可能这么流行。这是文化传播的功劳,而不是文化本身。”
又说:“整个《围城》语言尖酸刻薄,炫弄语言技巧大过谋篇布局;作者简直以上帝的角度俯视普通人的周遭爱欲,肆无忌惮冷嘲热讽,全无半点心肠。”他几乎不屑一顾地问道:“钱钟书也就写了这一部小说吧,有靠一部小说的着名小说家吗?”
我来回看了几遍这个“天涯一枝草”的发言,第一次被网络这么直接的语气气坏了。怎么有人说话这么没礼貌,这么主观武断。好在不少网友都在下面留言,认为他说得太偏激,并且列了不少仅靠一部小说而称名于世的小说家。
我思考片刻,拿过键盘噼里啪啦打下了回复的话:同学,虽然在网络里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很确定你对现当代小说和我本人都知之甚少、偏见甚多、评论太极端,不知道你这种底气来自何方。
第一,什么叫做一本小说的着名小说家。先不说钱钟书无意于成为专职小说家,最大成就不在于小说;就算把他现在所有其他盛名去掉,仅以这本《围城》放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堆里,它也是熠熠生辉、独树一帜的,它的地位也是无可比拟、无可否认的。
第二,但凡有点文学史识的人,也不会觉得作为小说家、文学家是以数量而不是以质量取胜的。
第三,至于你自以为是的别人只看过他的《围城》,是肚里没有多余半点墨水的趋炎附势之谈。那很不幸告诉你,在高中我就基本把他的所有作品包括《谈艺录》《管锥编》看过了。当然,他的书实在过于精妙高深,很多我确实需要反复阅读才有一点心得。
第四,正如前面有些网友所言,以一部作品闻名于世的作家比比皆是。远一点的如荷马只留下《荷马史诗》,司马迁只留下了《史记》,张若虚只留下了《春江花月夜》;近一点的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玛格丽特米切尔写了《飘》,普鲁斯特只有《追忆似水年华》,塞林格只有《麦田里的守望者》;等等。
我发出去留言没多久,看到“铁画银钩”在留言下点了支持,而且留了一大段话:再加上一点,文学的传播和文学自身的价值当然不能相提并论,但也不能说全无关系。具体到《围城》,当然爆得大名是因为连续剧的开播,但在民国当年《围城》出版发行后,不少名家对它就给予很高度的评价。《围城》的成就和名气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还有,你这种动不动给人扣帽子的说法,倒是很像你说的钱钟书冷嘲热讽的语言风格。
我给“铁画银钩”点了支持和一个笑脸符号,想了想决定痛打落水狗,又写下一段回话:“列宁曾说过,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评论文学家的地位,不是取决于他的数量,而是他作品呈现出的最高度吧。哪怕这只有一个作品。
这时我看到我挂的MSN闪闪发亮,有人留言:Hi,陌上开花,加个朋友?我是铁画银钩。”虽然纳闷“铁画银钩”怎么知道我MSN号码的,但没多想,还是点击加了。
铁画银钩:你是文学院的?
“这人好没礼貌啊,上来也不打声招呼,就直接发问。”心里虽然有点不满,想着这几次他都支持我的发言,还是回了他:“不错。”
铁画银钩:看得出来你很喜欢钱钟书。我初中就喜欢看他的《围城》,高中看了他所有的散文。现当代作家,论文笔之妙,识见之高,知识之博,唯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