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的时间很短,感觉自己还没向师姐好好学习,感觉还没对学生足够了解,感觉还没有深入老师角色,感觉……我们就要如期结束实习了。实习的最后一天,师姐带领学生精心布置了教室,给了我一个简单而隆重的欢送仪式。
学生们上台发表了对我的临别赠言,纷纷表示感谢李老师的到来,教会了他们新的知识。有学生表示,印象深刻我开朗活泼、平易近人的性格,像阳光能穿透教室一样温暖人心;有学生表示他犯了错误,李老师不打不骂,很耐心地作思想工作,让他及时改正了;还有学生表示,李老师博览群书,知识面广,在教学课堂上古今中外自由穿插,还亲自示范写作文写诗,带他们遨游文学和人文殿堂。他们希望李老师早日完成学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和他们再会于不久的将来。我感动于师姐的用心,感动于学生的真心,不免眼含泪花,和他们约好不久将来见。
我以为,两年之后,我将毫无意外成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站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寄托一生。可是人世间哪有什么是确定无疑的。两年后,我却意外的成为了一名从来没想过的图书推销员,在帝都北京最发达的中关村周边穿街过巷,推销着出版社粗制滥造的中小学教辅书籍。
☆、第 32 章
和孟朝宗分隔两地的日子终于随着我的大学毕业要结束了。这两年来,我们聚少离多,有时候都怀疑是不谈了个假恋爱。他回来看望我的次数屈指可数到接近于无,多数都是我长途跋涉北上。北上也还好,却经常我人好不容易挤火车、挤公交、挤过汹涌的人流去到了北京,他又外出了。不是跟着老师去外面调研,就是参加什么经济学术论坛。就算好不容易呆在学校,也是听不完的课,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笔记,写不完的论文。孙蒙教授手下的研究生,好像除了学习搞研究,不用管柴米油盐,不用沾人间烟火似的。同学们都羡慕我有一个北大高材生的男朋友,我却不由得怀疑自己,怀疑我们这份感情还能够走多远,是否只是我自己在一厢情愿付出?
但孟朝宗对我毕业后去向的选择表达了明确的希望,打消了我的怀疑。就是他强烈希望改变这两年我们两地相隔的状态,让我大学毕业后直接去北京找工作。他计划硕士研究生后再读博,这样算来至少还有三四年呆在北京。而解决我们相思之苦的最好办法,就是我能够也去北京。
我从来没有想像过要去北方的城市生活。在我22年的人生中,我充其量最大的活动范围也就是从鼓山这个小镇跃到了300多公里外江海这个珠三角城市,虽然在初中的时候,我就迷恋三毛,万水千山走遍,梦想是浪迹天涯。我算了算江海与北京的距离,至少在2000公里外。飞机近3个小时,火车要近一整天,汽车要四五天。传统的马车是一个月。如果是步行,可能要几个月到半年。历史上,明朝1483年陈白沙从这里去北京花了半年时间,民国时期梁启超从这里去北京花了一周时间。
家里我即将毕业,弟弟也已经读大学,爸妈负担轻了很多。他们对我赚钱没有很大的期待,就是希望我能在离他们不是很远的地方,找份安安稳稳的工作,有个和和美美的家庭,过着稳稳当当的幸福生活。当我说我为了男朋友想去北京工作的时候,他们不敢相信,他们的女儿要跑得这么远。他们从没想到那么远,一个北京大学经管学院的研究生有多么远大的前程,自己的女儿能够和他一起是多么有面子的事情,他们就是觉得女儿不应该那么远。为此,爸妈发动了各方亲戚来做我的思想工作,认为两个人情投意合的话就算远点也不是问题。我只好安慰他们,我们只是暂时这几年呆在北京,等孟朝宗博士毕业了,我们肯定会回南方工作。他们将信将疑,可是无计可施。只能任由女儿安排自己的未来。
为了和孟朝宗的未来,怀揣着名不传声不响的江大中文系毕业证书,我跑到了远在2000里外的帝都北京。
孟朝宗因为导师有招呼做事,没有来接我。反正我也习惯了。一天一夜的火车,迎着朝阳,我走出了多次进出的北京西站。穿人流,转地铁,嗖嗖的一个站一个站地穿行,我不知道前面我的未来是怎样的,不知道自己是否今后也和身边的人流一样,在这座城市来回奔波,耗尽年华,却难以买一套房子。
我找到孟朝宗的宿舍,没有钥匙,没有人带,我只能在校园里面等着他,他忙到晚上才回来。把我充满歉意地抱在怀里,连说:“对不起,对不起。”就这样把我一天一夜的疲惫都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