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说人太多?不多,不多!听说那地方山高路远,又及其偏僻穷困,人多些,照顾起来也方便不是。
什么?你说姨娘的岁数太大不讨喜?不大,不大!都是经年伺候的老人了,对老爷喜好了如指掌,照顾起来会更精心。
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反对无效。
整顿好人员问题,之后就是衣食住行等一应事务,凡是贾政用惯的了物件,都给他打包带走,他自己的私房也让他全数带走。
一番整理之后,二房里已经没有贾政生活过的痕迹了。王氏压根就没打算让贾政再回来。
去到那穷山恶水处匪寇的地界,能完整的活着都算他命大。想要回来?哪里那么容易,王子腾那边只要稍微疏通活动一下,贾政就能在那个地方待到天荒地老。除非贾母去世丁忧守孝,不然是别妄想回来。看贾母的身子骨,十年内是别想了。
贾政的小妾姨娘们到是闹腾着不想跟着去受苦,为此贾元春还特意回了趟贾府。
几个庶出子女还专程来找王氏求情让他们的姨娘留下,都被王氏以一切以老爷为主的理由给回绝了。
这个事不知怎的被贾母知道了,贾珠和元春探春被贾母狠狠地臭骂了一顿,之后还觉得不解气,又把探春禁足,把元春赶回自己家去了。
开玩笑!妾者,站立的女子,那就是伺候男女主子的奴婢。
既然做了妾,就要守妾的本分,难道还想当个老封君舒服地安享晚年么?就算生育子嗣,但是卖身契可还在王氏手里攥着呢。
想自由也不是不行,待将来二房分家后,就让他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这么多年的舒服日子,已经让她们忘了自己是谁。
三日后,在王氏的欢送下,贾政一行人还是不情不愿地上路了,看着那一队人马慢慢地消失在晨雾中,王氏挥挥手让众人散了,又对旁边周瑞家的吩咐道:“晚上弄桌上等的席面,我得好好喝一杯庆祝一下。”
荣禧堂的低气压持续了半月之久,贾母本来打算大办的寿宴也不了了之了。
打发走了那群蛀虫,王氏觉得天也蓝了,水也清了,连看贾母都顺眼多了,再臭的脸色也改变不了她的好心情。
不久之后托王子腾请的两位嬷嬷也已经到位,魏嬷嬷和吴嬷嬷都曾是宫里有品级的老资历嬷嬷,在宫中伺候了大半辈子,岁数大了就想寻个去处安享晚年。
刚开始听说是要来贾府,二人心中很是抵触,但是小胳膊拧不过大腿,也只好别别扭扭地过来了,打算先观察看看,如果实在不像样,就想办法离开。
等见过王氏深入交谈之后,不满的情绪已经消除了大半,暗自思量:原来这府里也不是流传的那么不堪,这还是有明白人的!
最后王氏承诺为她们养老,并答应她们如果做的不满意,随时可以离开。这才欢欢喜喜上任了。
女眷们要学习的知识杂且多,王氏重点强调必须学好本朝的条规律法,务必能做到深刻理解,牢记于心。尤其是已婚的王熙凤和李纨,更要重点学习。
女孩子们除了学习律法之外,侧重点放在管家理事,交集应酬上。
学习的应该是现代企业CEO的相关知识。细想想,其实很不容易,古代的后宅女子这一生要学习的东西繁多,丝毫不比现代上了十几年学学的知识少。
想要学的好,学的精,除了有背景有条件,还得有天赋。
偶尔王氏也会旁听一下,听嬷嬷讲述的那些后宅女子的阴谋算计,勾心斗角。花样之繁多,手段之狠辣,真真是长了不少见识。
小丫头们一个个的脸都吓白了,也难为她们少见多怪,贾家的后宅在王氏的强势插手下,已经少了许多的龌蹉,剩下的小来小去的你争我斗的小纷争虽时有发生,但也不伤大雅。
没办法,人多,是非就多。在利益纷争面前,也不可能都亲如一家。
这些后宅知识王氏也只是了解一下就算了,毕竟要让她去学也不现实。与其费尽心思去谋算,她更喜欢“一力降十会。”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虽然简单粗暴些,但管用就行。
被重点关照的王熙凤这几日一直有些神不思蜀,想起那日大太太暗示自己放利子阴是个来钱快的好买卖,当时的自己就非常动心,还感激大太太难得,有好事还不忘提点自己。
自打学习了律法知识,才知道自己是有多蠢!放利子钱一旦被朝廷发现,可是掉脑袋的大罪。想着这个月初已经放了几笔账出去,心里就慌乱的不行没了主意。带着平儿急急忙忙来找王氏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