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雪宁_作者:一宁不宁(37)

  灾难来的时候毫无预兆。但等灾难过去了。天气平息了,却要先救人。因为物品损失的已经损失了,而人却说不定还有活着的。好多老弱妇孺行动不便,或被困家中,或正承受苦痛。所以,应当派人搜救人为先。

  再者,是救急。人救出来了,也在安全的地方安置了。可灾民嗷嗷待哺。怎么办?可以先从距离最近的地方拨款拨粮,或者想办法自救。”

  “还有第三吗?”

  “回皇上。这第三,应该是分批救人。”

  “分批救人?救人如何分批?”

  “皇上,这灾民有老弱妇孺、青年壮汉。朝廷最先救的应该先救老弱妇孺。因为青壮年自救能力较强,老弱妇孺如果没人理就会死去。

  老人是国之幸,孩童是国之未来。而妇人是孩子的所有的希望,试想,如果婴儿如果没有了母亲,只需一两天可能就会死。”

  “如果先救老弱妇孺。那青年壮汉呢?没有粮食吃到嘴里,不是还是一样的会死?”

  朝合说:“皇上,青年壮汉自救能力较强,官府帮助百姓重建家园,也需要很多的人力。官府可以用重建家园重修灾区的名义,再重新把这些劳力召集起来。每日给他们工钱,和大米粮食。他们有了养家糊口的地方,就更加卖力气干活。既重新修建了自己的家,有解除了官府无人可用,和防止灾民暴动的问题。这就是自救。

  这也是除了等待朝廷救援,最快的自救方法。县台和府台就能完全指挥救灾。”

  皇上听完。闭目沉思不语。两人坐在凳子上也不敢起来,就连头也不敢抬。

  两人不停地使眼色,是不是自己某些地方说错了?惹皇上不高兴了?

  但皇上连眼睛都没有,良久,睁开一下就挥挥手示意他们出去了。

  两人出得门来长舒了一口气。向六王爷告退了之后急忙回家了。

  皇上对随侍的几个大臣还有王爷说:“按说……本朝县官州官。有几百上千人。他们心中口中的所思所想,却不及两个黄口的小娃娃。他们说的这些话在朝堂何曾有一个人提起?这一条一条列下来,你们又可曾提起过有关于救灾的半句?每年都是层层隐瞒。光隐瞒不报,灾情就不存在吗?灾民就会自力更生了吗?巧妇还难无米之炊,更何况灾民?对着一个这么大的灾情,自己的家乡被毁了,你让他们自己从何处下手自救呢?没有别的地方的帮助,根本就不行。最起码的帮助就是官府。可是官府呢?在灾民们最困难最需要朝廷的时候,却把他们的子民扔下了不管了。咱们一路南巡走来。累累白骨看了多少?还不够扎眼吗?是不是真的等到难民揭竿而起的时候?你们才感觉到自己的荣华富贵不保?”

  皇上老了,激动了!说了这些话,咳嗽了起来!

  众人急忙跪下:“臣有罪!”

第16章 断子绝孙脚

  皇上的一番话,让在这里的人听了瑟瑟发抖。皇上喜怒不形于色,越看着慈祥的时候。却是心里最生气的时候。

  皇上一直想整治吏治。却不知道是上了年纪心怀不忍,还是不知道心里怎么思量的,一直没有动手。导致现在吏治越来越腐败,贪官横行。

  众人商议了一下这些救灾政策。两人两个小孩子的言语虽说过激,但也有可取之处。

  “老四和老六,你们一起去下去商议一下,出一个章程抓紧时间去办。灾区的人已经等了大半年,现在却仍然没有等到官府的救赎。不要让他们没有了家之后再没有了国。”

  两人齐齐行礼:“儿臣遵旨。”

  “老六,这不是那个和老三和老五都有关系的徐稚吗?她怎么变成柳夫人了?

  “这,儿臣也不清楚!”

  “下去吧!朕歇会儿。”

  “父皇保重身体,儿臣告退。”

  四王爷,李元琪本来就是擅长领兵打仗,心性耿直。听了那两位柳千城两兄弟的见解,倒也颇有收获。他们人虽然年轻,看事情却能一语中的!

  回去之后,不耽误一点时间。随即让随行的一个副将调了很多官兵前去灾区,随行的还有很多郎中一起去。

  虽然那里已经没有人,就算爆发瘟疫也没有人再受灾祸,而且也殃及不了别人了。但还是派了,万一有用呢?

  官兵一去,有很多人也都去了灾区。这个姗姗来迟了大半年的救灾工作才开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