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娘敛财手册_作者:茗荷儿(174)

  夏怀宁也道:“现今家里比从前宽余多了,姐夫家里时常送吃的用的过来,不差这点医药钱。哥的差使也不用急,我有几个得力的朋友,兴许能帮得上忙。回头我找他们斟酌一下,看给哥寻个清闲的职务。”

  话说的委婉,可除了夏怀远之外,几人都知道,是夏太太没脸没皮地去打秋风连偷带顺拿回家的。

  夏怀远欣慰地笑道:“那我听姐的,差事就交给阿宁,拜托阿宁帮我谋划。”

  夏怀宁瞧不起夏太太的无赖,看不上夏怀茹的无耻,但是对兄长夏怀远却是有几分佩服的。

  毕竟年仅十岁就能出去打拼,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自然,他也是存了私心。

  若能给夏怀远找到差使,夏怀远就不必隔三差五往吏部去打听,也无需经常去兵部探问。或许,这样就能避开杨家。

  而夏太太也不用死乞白赖地让杨家姑娘来冲喜。

  隔天,夏怀宁去东宫的时候就提起自己的兄长,太子的几位幕僚道:“这事不用夏公子费心,过上三五个月,少不得有大批职缺空出来,到时候随便你挑。”

  夏怀宁笑道:“话随如此,可我兄长却是忙碌惯了的,闲着家里着实无趣,而且又到了嫁娶的年纪,如果没有个正经营生,怕是不好提亲事。”

  幕僚们商讨一番,觉得周路死后留下个空缺,以夏怀远的资历自然当不上四品大员,但挪动挪动给个腾个七品的小官还是行得通的。

  夏怀宁很是高兴,神策卫驻扎在京外,隔上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一次。

  即便夏怀远不着急当差,也可以安心在家里养病,不必出门。

  如此,就很难有机会见到杨家人。

  阳春三月,桃花开罢杏花红,杨柳抽枝草芽绿,一派生机勃勃。

  京都的局势却是波谲云诡,几位大儒辗转呈到御前的陈情折子均都驳回,几处书院的学子陆续有人因为品行不端而入狱。

  杨修文愈加沉闷,使得杨家的气氛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沉闷而压抑。

  不管是杨桐还是杨芷,都察觉到这种不安。

  而杨萱原本一直心惶惶的,这会儿反倒沉静下来,天天或者抄经或者带着杨桂在院子里嬉闹。

  这天,鹿鸣书院又有一位学子因与邻居发生口角而入狱。

  杨桐垂着头对辛氏道:“其实不过一桩小事,张铎爱琴成痴,是看琴谱看得入了迷,不当心撞到邻居,把他手里酒坛碰掉了。张铎打算赔他两坛酒钱,那人却狮子大开口要二两银子,然后双方争执了几句,怎么就关进牢里了?”

  辛氏沉默片刻,答道:“这只是个由头,背后另有缘故。你以后进出也当心,说不定……”话音刚落,就见文竹撩开门帘,探进头来笑道:“太太,范家三太太过来了……”

  第73章

  辛氏愣了愣, 脸上很快绽出笑,“快快有请。”

  杨桐趁机告退,“母亲,我先回去读书了。”

  辛氏点点头再嘱咐他一句, “也别总是低头看书,抽空看看树看看花,免得累坏眼睛。”

  杨桐笑笑离开。

  辛氏对着镜子理理鬓发,又抻了抻裙子, 刚走出厅堂,就见范三太太满面笑容地走进院子。

  她今天穿着件浅绿色袄子,月白色宽襕罗裙,显得很是素雅。

  走到院子中间, 范三太太仰头看了看枝繁叶茂的桂花树,羡慕道:“这棵树应该有年岁了吧,到了秋天开花的时候,肯定满院子香味儿。”

  “这个我也说不上来,至少得有七八十年, ”辛氏笑着回答,“听我家老爷说,当年祖父在的时候,就有了这棵树。不过因为年岁久, 花倒是不繁盛, 一年多一年少, 去年花开得就稀稀落落的。”

  范三太太道:“都这样, 分大小年……家里有棵老树就是好,看着好像老人还在世似的,有个主心骨儿。”

  辛氏一时辨不清她话里意思,只能干笑着撩起门帘请她进屋,又吩咐文竹端来茶水点心。

  两人分宾主坐下。

  范三太太啜口茶,长长叹一声,“古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真没说错。往年冬天冷,有不少老人熬不过去,今年倒是个暖冬,本以为我舅舅能顺顺利利地过了冬,偏生却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