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色像淡青,却比淡青娇嫩,隐隐带着点绿。
杨萱就有件缥色袄子,配素色纱裙穿的,看上去舒服极了,就像是刚下过雨的田野,清新怡人。
方静下意识地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的碧色袄子,这还是三年前客商没过世的时候添置的,早洗得褪色了,看着就显老相。
可她还不到二十岁,不说青春正盛,但也完全不到老的年纪。
吴家村有个比她大两岁的寡妇,被村里杀猪的屠户看中,接回家里做小,天天吃的满嘴油光。
她也想再嫁人,不再为了糊口劳苦。
但是拖着个病重的娘亲,想再嫁谈何容易?
方静突然就想到了萧砺。
萧砺比她大三岁,现在还没成亲。
他肯定不会嫌弃娘亲累赘,又能赚银子。
一个人租赁这么大院子不说,还养了马。马比驴或者骡子贵重多了,吃得也娇贵,一个月口粮都顶得上两个人的嚼用。
方静不奢望能当萧砺的正妻,可当个姨娘也行,有之前的这份恩情,还怕他的正妻为难她吗?
如此一想,方静的心顿时热切起来,她毫不犹豫地走进绸缎铺,指着那匹缥色布料问道:“这布怎么卖?”
伙计打量她两眼,礼貌地笑笑,“这是顶好的杭绸,三两半银子一匹。”
方静惊讶一声,红着脸道:“我用不了整匹,就做件袄子。”
伙计估摸着方静的尺寸,“这是小匹布,至多裁两身衣裳,姑娘差不多得要六尺长。”
方静犹豫好一会儿,终于下定决心,“那就给我裁六尺。”
伙计量好六尺,又格外富余出一寸的边,收了一两银子。
待方静回家,方母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只得先喝了一碗冷水,凑合了个水饱。
方静连忙把包子拿出来。
三伏天,包子还温着,正好入口。
只是拳头大小的包子根本不够,方母吃完一只反而觉得更饿了。
方静叹道:“包子实在太贵了,就这还花了三文钱,咱们夜饭早点吃,”顿一顿,又开口,“娘,要不您住到跨院去,让萧哥哥住在东屋?”
方母狐疑地问:“你折腾这一趟为啥?”
方静道:“萧哥哥比我大了近三岁,虚岁都二十三了,身边连个人伺候都没有……”
方母一听就明白,摇头表示不赞成,“阿静,好女不嫁二男,你得守妇道?”
方静冷笑,“我是想守,可我能守得起吗?我一双手连咱们两人吃食赚不出来,让我守着喝西北风?现在萧哥哥能伺候您,可以后他要是娶个厉害娘子,能容得咱们住在家里?要不是您在,兴许我早就另嫁了,这会儿萧哥哥不嫌弃您拖累,娘就别跟着添乱了……”
第143章
方母黯然。
有年冬天为了节省柴火, 她在冰面上凿了窟窿洗衣裳,方静跟着去玩, 不当心掉进河里, 棉袄棉裤都湿了。
她怕方静冻着, 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包着她一路跑回家。
方静安然无事,她却受了寒。
那时家里穷得几乎揭不开锅,她既没钱去瞧郎中, 又拖拉着孩子不能歇息, 只能一天天地熬, 终于把自己熬出病来。
若非被她拖累,方静早就在周遭寻到婆家了, 何至于嫁个死了原配的老男人?
那客商跟方母差不多年纪, 当时说得好听, 娶回来是要当家做太太的。
岂料客商短命, 他那老娘活得却硬实,五六十岁的人嗓门大的能震破天。
如果不是她, 兴许客商老娘能让方静在家里守寡。
守寡日子不好过,总比吃了上顿没下顿好。
方母自觉亏欠了方静, 而且方静说得在理, 眼下萧砺没成亲, 银钱由他自己做主, 可以补贴她们, 可真要娶了媳妇, 就得让媳妇管家。
谁知道将来的媳妇是个什么性子的人, 能不能容得下她们娘俩个?
方静见方母面色松动,趁热打铁道:“娘帮衬着我些,萧哥哥敬重您,您说话他总归会听……娘也别对再嫁有成见,我才二十岁,还有大半辈子要活。现在我眼神好,能绣个香囊荷包勉强吃口饭,再过十年眼神不行了,咱们俩靠谁去?”
方母无可奈何地点点头。
方静兴冲冲地把东跨院的被褥搬到先前杨萱住的屋子里,又把原先从吴家村带来的破烂被子搬到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