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娘敛财手册_作者:茗荷儿(374)

  这会儿大街上行人不多,足够让他赶到城门。

  如果不是情非得已,他也不愿这么近乎逃窜般仓促离开。

  萧砺抿抿唇。

  上次他离家,杨萱倚在门边缱绻依恋地凝望他的情形还在眼前,几乎让他迈不开步子。

  那时候,他们两人只是初具情意,现在却已是情根深种。

  倘若杨萱再送到门口,他真不敢保证自己会狠得下心来掉头就走。

  萧砺苦笑。

  难怪有话叫“温柔乡,英雄冢”,他不满十六就在锦衣卫当差,被上司吆喝着隔三差五就去外地办差。

  以前他很喜欢去外地,一是因为不在上司眼皮底下,行事更自由,二来还有饭食补贴,能多赚点银钱。

  可现在,他宁愿留在京都办苦差。

  至少再累再忙,总能抽出工夫回家瞧杨萱一眼,能跟她说上两句话……在外地却是不可能了。

  再想她,也只能干熬着。

  想多了也没用,还不如早点把差使办完早点回家。

  ***

  杨萱迷迷糊糊似睡非睡一直躺到将近午时,春桃进来唤醒了她,“姑娘倒是好睡,胡嫂子正做饭,再有一刻钟就得了。”

  边说边将帐帘撩起来,挂在旁边银钩上,“刚才松枝过来,说文竹姐下了奶,又去给李先生磕头,说都是先生的功劳,让孩子有奶吃。李先生羞得不行,脖子根都红了,连声说跟他没关系……我估摸着就是昨儿姑娘说取了名字,奶水就来了的缘故。”

  杨萱终于提起了精神,笑道:“松枝欢喜的,连话都不会说了。”

  “可不是?”春桃乐呵呵地说:“以前觉得松枝挺精明,现在总算知道了,再精明的男人遇到关心着急的事儿也会变得傻乎乎的。”

  杨萱扫一眼春桃,抿嘴笑笑。

  李石也是个精明人,不知道以后有没有这种犯傻的时候。

  想到李石,杨萱道:“咱们下午往小沟沿去一趟,顺道逛逛绸缎铺子。”

  “姑娘又买布?”春桃奇怪地问,“上次不是买了许多?”

  杨萱解释道:“给薛壮家和刘高家各两匹棉布,让他们过年裁衣裳穿,再买匹大红色杭绸和大红色绉纱还有一匹宝蓝色的杭绸。”

  既然萧砺特特提出要喜服,她自然会答应他的要求。

  春桃没有多问,出去吩咐了马车,等吃过晌饭便带上蕙心一道往外走。

  邵北见状立刻要跟着。

  杨萱道:“天太冷了,你坐前头被风吹着,别染上病。”

  邵北非常固执,“大人再三嘱咐过,只要姑娘出门,我一定寸步不离……我穿着大棉袄,不觉得冷。以前在广平府,三九天我们也只能穿单衣打拳。”

  杨萱问道:“大人几时跟你说的?”

  “大前天说过,昨天又说过一遍,把我们几个都叫在一起吩咐了。”

  果然,萧砺就是这么讨厌……老早就打算出门,却直到临走前才告诉她。

  早些说,她就能赶出一双棉袜子。

  可有了棉袜子,也得做出宽松点的鞋子才成。

  杨萱咬咬唇,让邵北把棉袄领子掖紧,对春桃道:“得空给他做顶棉帽子戴着,别把耳朵冻坏了……给胡顺也做一顶。”

  春桃笑应,“正好家里现成的布和棉花,让胡嫂子辛苦两天就做出来了。”

  胡顺快马加鞭先去绸缎铺子买好布,又将几人送往小沟沿。

  因下过雪地面已经上了冻,没法再干活,泥水匠们大都回家守着婆娘孩子歇冬了,木匠们却还忙着。

  李石正盯着木匠安倒座房的门窗,见到几人,对春桃道:“你陪姑娘里外转转,请姑娘帮忙参详一下,何处屋子怎么摆设,我先忙完这边再跟姑娘叙话。”

  话语间,很明显有了亲疏之分。

  杨萱很替春桃欢喜,也不让她陪,跟蕙心两人随意地看。

  到底是亲手监督建造出来的房子,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院一墙都很用心。

  青砖影壁绘着大大的“福”字,二门的廊檐雕着精美的“卍”字图样,正房院三间正房带耳房,另有东西各三间厢房,间距比杨家祖屋大,院子也宽敞许多。

  正中铺了“十”字青砖地,通向正房和东西厢房。靠近西次间栽了棵梧桐树,靠近东次间则栽了棵西府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