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赫要想灭掉荆襄需借别人之手,于是,便借口蜀中刘洪对天子不恭,下诏命荆襄出兵讨伐蜀中。天子诏书下到荆襄,王坚只好派次子王珩出兵。王珩出发时多带车马营帐,将五万人马拉开阵营,号称大军二十万,在江州城外扎下营寨,围城佯攻两月。后,借口粮草不济,向天子请援。穆赫当然不可能给王珩出粮草,不仅如此,他还趁荆州空虚,给北方蒙泰透了个气。南方有荆襄、江东两家联合,势力较大。蒙泰也不甘心死守北方,一直想趁机南下,因此同穆赫一拍即合。蒙泰派长子蒙禹,从青州发兵,联合徐州太守邓卓,一起发兵江夏。但蒙军和邓军不擅水战,先被荆州大公子王瑜打得惨败,然后,又在回兵途中,同江州撤回来王珩遭遇,被大将卢义、蔡俊、方启杰、顾云杀得丢盔弃甲。王珩乘胜追击,趁势攻占许昌。
穆赫的如意算盘一路打下来,偷鸡不成蚀把米,非但没能削弱荆襄的实力,反而还被他反占一城,不禁大动肝火。但好在,他手里还攥着大魏天子,可以号令诸侯。南诏王穆赫姿容俊美,又家室空虚,自打进京后,就时常出入皇宫,同好色的太后不明不白。事到如今,穆赫一计不成,气急败坏之下,干脆连跟太后的遮羞布也扔了,公然迎娶太后,做了天子的“爷爷”,在京城里正式做起了太上皇。
自打穆赫进京后,朝里朝外搅出多少惊涛骇浪,左监卫于其间左躲右闪,所幸自韦殊夜死后,左监卫势力衰减太多,早已看不入穆赫的法眼,所以,反而倒是省去不少麻烦。穆赫虽然生性残暴、个性冷酷,但却并不是一个喜欢暗地里使手腕儿的人,他更擅长明刀明枪地直接上家伙,反正,无论单打独斗,还是拼人手势力,京城里都远没人能跟他父子匹敌。所以,像左监卫这种刺客组织,穆赫最多让他们跑跑腿儿,其他大事一概用不上。
如此一来,方幽晓虽然依旧忙得脚不沾地,但其实压力减轻不少,同样地,也让先生轻松不少。
先生每日在方幽晓安排的一处小院之中看书习武,每过三五日,则必有信使抱着一摞信件给她送过来。信都是王珩写的,他每日一封,从未间断过,但由于荆州与京城距离遥远,送信常有积压,所以,才会让她每次都能收到一厚摞。王珩很贴心,为了怕她看错顺序,甚至还会在每封信的封皮上标注日期。
她读了他这么多信,渐渐便对他多了些了解,也明白了学甲天下的孟老夫子,为什么会在死后将毕生藏书传给一个外人。王珩真的很有才华,文采太好了。他的文章才藻富赡、放诞风流,让人感觉云霞满纸,却又言文行远。他写得一手好字,给她的信每日千文,虽是信手拈来,从平淡处着手,却总能在不经意间打动人心,让人回味悠长。他是个内敛的人,一肚子的学问平常都收得很紧。可不像文娥,但凡懂个一星半点,就不能让学问烂在肚子里。夜行觉得,跟王珩处得越久,就对他越看不透,对他的武功看不透,对他的文学看不透,对他对自己的深情也看不透。
夜行忍不住深深地叹了口气,她真希望他不要这么喜欢她......
夜行提起笔来,按照约定,给他回信。她每天的日子简单、平淡,实在没什么好写的,每次都只能勉强凑上三五十字,跟他的来信一比,最多算个便条。于是,他便在信中启发她,问她京城的梅花开得好不好?秋锦园上没上新戏?最多的,还是总拐弯抹角地问她,有没有想他?
夜行又叹一口气......
甲辰从外面走进来,禀报道:东街的医馆收拾好了,可以开诊了。
先生很满意。最近就这么坐着看书,非常无趣,还是要替人看病更有意思一点。之前,她不是跟韩殊斗,就是跟常侍们斗,风波不断,她怕牵连小五,所以一直没回家去。现在,局势已经逐渐稳定下来,她便打算搬回去住。
赵宁和甲辰帮她拿着行李,她牵着浮云驹,蹓蹓跶跶在街上不紧不慢地走着……
其实,她今天不该出门……
才会让她遇上那个在她心里埋了那么多年,比王珩更要她命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穆赫在历史上有原型的......
第50章 命运
她一生遇到过三个改变她命运的人,一个是她父亲,一个是王珩,还有一个就是……他。
其实,她早年的性子,并不像现在这般孤癖。幼年时,她也跟别的小女孩儿一样活泼、可爱、爱撒娇,走不动路的时候,就一定要母亲抱着。那时候,母亲每每都抱着她,而她孪生的哥哥,就只能迈着一双小短腿儿,一摇一晃地在旁边走着。那是她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每当午夜梦回,她梦到的场景总是:茂密碧绿的大榕树下,母亲手里抱着她,哥哥跟在身边……一切都是那样地安详美好,可她醒来却总是两眼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