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绝望了吧!”妙菡思索着说。
“是的,”汪迎花一本正经地说,“我很快就陷入到绝望之中。忽然,我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号码——那是老榆的!他不仅能听懂我的方言,并且还有一辆自己的车。我在犹豫中拨打了老榆的电话,然后在忐忑不安中等待。没过多久,老榆就风驰电擎地开着他的黑车赶到了。”
“老榆的心真好!”妙菡感慨道。
“他就是心好,”汪迎花认真地说,“老榆在乱石纵横的山涧里,看了看胖子的伤情后,一声不吭地抱起了他,然后一步一步地朝着半山腰上的公路走去。胖子的身躯肥硕无比,老榆的身躯却很单薄,他的背上很快就被汗水浸透了,他的腿上胳膊上也被小路两旁的灌木丛划出了一道又一道的口子!一番周折后,他们终于上到了公路。很快,胖子就被送到了附近的一家医院抢救。护士从急救室出来时,欣慰地对我说幸亏来得及时,再晚几分钟,胖子就可能有性命危险!”
“你怎么想的?”妙菡试探着问。
“我的头脑开始有些眩晕,”汪迎花表情凝重地说,“老榆准备离去,我轻声地问他不想对我说点什么吗,老榆的眼神依旧像多年前看我时一样,他’哦‘了一声后,说谢谢我能想起他!我的眼泪快速地滚落下来,我问他没别的了吗,老榆静静地看了一会我的脸,轻声地说我变白了,谢谢胖子把我照顾得这么好!”
“这真是一个榆木疙瘩啊!”妙菡笑得花容失色,花枝乱颤。
“是的,”汪迎花一脸伤感地说,“老榆说完后就朝楼下走去。他的背影,依旧是那么的固执和卑微。我看着老榆的背影在楼梯转弯处消失,心里自言自语,他真的是一个榆木疙瘩,他怎么就这么榆木疙瘩呢?”
“你们后来呢?”妙菡好奇地问。
“没有后来了,”汪迎花说着眼泪夺眶而出,“老榆那天开车回去时,出了交通事故,永远也不会再榆木疙瘩了!”
妙菡微微一怔,表情开始变得凝重起来。
汪迎花失声痛哭。
第404章 404.投你所好,以身相许
“你在想什么呢?”妙菡轻声细语地问我。
“我发现她们找你倾诉的这些感情,”我认真地说,“写出来都是很不错的爱情故事!”
“那刚才这个爱情故事,”妙菡饶有兴趣地问,“你觉得起什么标题好呢?”
“就叫《爱情的榆木疙瘩》!”我呵呵一笑。
“还有上一个北漂喵喵的故事,”妙菡微笑着问,“你还没说标题呢!”
“那个就叫《贴心饺子》吧!”我思索着说,“这种爱情故事适合在《故事会》上发表!”
“为什么呢?”妙菡纳闷地问。
“你知道’投其所好‘这个成语吗?”我嬉笑着问。
“不知道,”妙菡气呼呼地说,“我从来就没听说过,你开始讲你的吧!”
“都气成这样了,那你肯定知道,”我嘿嘿一笑,“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给任何媒体投稿,首先要做到知己,要掂一掂自己稿子的分量,对自己的稿子有个正确的评价。如果你连自己的稿子都没有个准确客观的认识,连自己的’底‘都不清楚,率性而为,盲目地瞎投稿,多半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其次,要知彼,要把你所投的媒体弄个一清二楚,比如内容、特色,甚至是编辑的文字偏好等。只有对自己所投媒体相关的方方面面,做出个客观真实的分析,这样才能揣其所思,投其所好,’需要哪口喂哪口‘。否则,盲目投稿的结果就是自遭失败,或事倍功半。”
“举个例子,”妙菡喜笑盈腮地说,“或者讲个故事!”
“你也知道我的套路了,”我嬉笑着说,“那我就给你讲一个吧!”
“快讲!”妙菡催促道。
“那我就拿1990年我发表在《新华日报周末版》上的两首诗来举例吧!”我一本正经地说,“那时候,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有《新华日报》,我经常能在那个周末版上看到很多短诗,看来那个版的编辑特别喜欢那种短诗,所以我就把自己写的两首短诗用挂号信寄给了报社,结果很快就发表啦!”
“什么诗?”妙菡饶有兴趣地问。
“山水田园诗,”我说着开始装腔作势地吟咏起来,“第一首诗,标题叫《乡愁》:稻花香了/归家的路却很遥远/夜夜枕着蛙鸣/蛙鸣鼓噪成一杯浓浓的乡愁/夜夜醉了游子的梦;第二首诗,标题叫《乡思》:漂泊的浮萍/再漂也漂不出水的怀抱/飘浮的白云/再飘也飘不出天空的家/远走他乡的游子/是从家乡的瞳仁里放飞的那枚风筝/无论漂到哪里/你的心永远系在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