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我,请在北京_作者:庞永华(430)

2019-03-27 庞永华

“是因为北京,还是因为明浩?”妙菡思索着问。

“因为北京,”可馨表情复杂地说,“那天晚上,洪泉痛心疾首地问我是不是因为来了北京,我毫不犹豫地说是。洪泉一脸伤感地说他可以再调回去,让我们在那个单位再一起像以前那样幸福地过日子!我面无表情地对他说我不想回去了,我现在已经对那种生活没有任何的兴趣了。”

“那就没办法了!”妙菡微微一笑。

“我说完那话后,”可馨认真地说,“洪泉不再说话,开始低着头一根接一根地抽起烟来。屋子里烟雾缭绕。过了一会,他绝望地点了点头。恢复了自由身的我感到了极其的轻松和自由,我不用再回那个拥挤狭小的屋子,不用再看见在油烟缭绕中只知道低头做饭的男人。我自然而然地和明浩走在了一起,正大光明地开始了我们的‘吃’情岁月。”

“能吃是福!”妙菡呵呵一笑。

“很快,”可馨一脸厌恶地说,“簋街开始拆迁。报纸上,开始不断登出了用‘口水油’做‘麻小’的内幕报道。簋街上,有的老店‘客走他乡’,有的易地经营,有的垂死挣扎……这个时候的我,在对‘麻小’感到恶心的同时,也对朝三暮四的明浩感到了厌倦。我最终连再见也没说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但离开他的我却再也没有回到浩泉的身边,我开始了自己的‘吃’情岁月。”

“你都去过什么地方?”妙菡饶有兴趣地问。

“去过的地方很多,”可馨滔滔不绝地说,“在店面不大人气却特火的广安门美食街,我感受到了质朴中带给人‘惊艳’的震撼;在大店云集的阜成路美食街,我体会到了大气磅礴的的独有气派;在‘白骨精’们聚集的SOHO现代城美食街,我感受到了夜晚灯红酒绿、氤氲出纽约和巴黎相融合的气氛;在规划得井井有条的莱太美食街,我知道了什么叫大牌不多却新意叠出;在‘土洋结合’的霄云路;在经济实惠的亚运村慧忠路和大屯路美食街……我走哪吃哪,吃哪想哪。我已经不在乎身边跟我一起美食的人是谁了,我在乎的只是吃进嘴里的东西是否可口。”

“我也好想这样吃一吃!”妙菡半真半假地说。

“时光飞逝,”可馨感慨地说,“日子就这样在‘吃’情中一天天被我消化。两年后,我听说簋街改造完毕,酒圣居、接头暗号、同利园、东兴楼、丰盛斋、吉德厚……一家家熟悉的店铺都回到了簋街。于是,我又想着去簋街逛逛了。我约上了新认识的一个男人,我甚至连那个男人的名字一下子都想不起来。”

“你胆真大,”妙菡呵呵一笑,“我就不敢!”

“我们很快就到了簋街,”可馨自顾自地讲述着,“从东直门立交桥至小街十字路口,沿街两侧高悬的大红灯笼把街巷衬托得格外红火。新街仿古铺面房高大敞亮,已不同于从前的朴实、亲切和热情,新簋街有了新样子。我清晰地感觉到,几经风雨后的簋街,仿佛一朵重生的夜玫瑰,在城市深处铿锵绽放,散发着让人迷醉的光芒。在一家店里,当我爽快地喊出了一度厌恶的‘麻小’时,我的目光停留在了摊主旁边的饭桌上。趁着人少的当儿,摊主和他的妻子坐在饭桌前,胡乱地往嘴里拨拉起饭菜来……不时,他的妻子还往他的碗里挟着菜。”

“摊主家吃的是什么?”妙菡饶有兴趣地问。

“那道菜,”可馨泪光点点地说,“只是一盘简单而廉价的炒洋葱。我的眼睛里,忽然就有了辛辣的感觉。我抬起头,看着头顶的天花板,努力地不想让自己的眼泪流出来。我听人说,当一个人想哭的时候,就抬起头,再多的泪水也会倒流回心中,不留一丝痕迹。我抬起头,静静地看着天花板上。我终于相信,有些东西注定会让人流泪的,就像洋葱,就像洋葱一样剥开后自始至终都不曾改变的爱情。那一刻,我才清楚地感觉到,自从负气跟洪泉离婚后,那些美味的东西其实并没有使我感到真正的开心。”

“那洪泉现在还在北京吗?”妙菡思索着问。

“我也想知道,”可馨含泪欲洒地说,“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摁起了那个曾经熟悉的电话号码,我想知道那个男人还在不在北京。电话通了,话筒里清晰地传来洪泉那熟悉的呼吸声。我心情难过地问他还在不在北京,他说还在,他说他在等我回去,等我回去吃饭,因为他在北京丢失了我,他不会离开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