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叶芊娇媚一笑,“你怎么知道的?”
第693章 693.重欢树下,冤不死你
我微微一笑。
我起身来到厨房给叶芊倒了一杯水。
“你说,北京还有哪些景点我们没去过?”叶芊一边喝水一边认真地问我。
“好像都去过了,”我思索着说,“都还不止一次呢!”
“十三陵没去过!”叶芊大声说道。
“哦!”我恍然大悟地说,“真没去过!”
“那明天我们去十三陵吧!”叶芊一脸平静地说,“很早以前就听说昌平林业局在对十三陵特区古树GPS定位过程中,发现献陵两株古侧柏造型奇特,树干分为两枝后又复合为一体,所以取名为‘重欢树’!”
“一棵树有什么好看的?”我满脸不屑地说,“咱们景山公园里还有一棵歪脖子树呢,你怎么不想着去哪看看?”
“那是上吊树,不好看!”叶芊娇莺初啭地说,“这个树是幸福树,很好看的!再说,如果你觉得那棵幸福树不好看的话,那就去看看别的吧!”
“那好吧!”我呵呵一笑,“你指哪,咱们就奔向哪里!”
叶芊微微一笑。
一夜缠绵悱恻。
第二天一早,我们早早地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我们开上车,上八达岭高速公路到昌平环岛,再沿路标一溜烟地朝十三陵驶去。
“我发现你现在改变了很多,”叶芊微笑着说,“你以前抽烟喝酒留长发,现在不抽烟不喝酒也不留长发了!”
“你现在也改变了很多,”我感慨地说,“以前一个礼拜,我们就见一面,想**,还得提前预约,看你有没有空……”
“往事不要再提,”叶芊莞尔一笑,“以后嘛,咱俩人要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起使!”
我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们就这样在絮絮叨叨中很快就到了十三陵。
十三陵,举世闻名,是明朝十三个封建皇帝的陵墓。
这里,自1409年5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葬入思陵为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先后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的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它,坐落在昌平县境内的天寿山南麓的一处小盆地,盆地东、西、北三面群山耸立,南面蟒山、虎峪山相峙而立,中有曲水环抱,山青水秀。群山之内,各陵均依山面水而建,布局庄重和谐。
我们到达后,才知道发现“重欢树”的献陵并未对外开放,开放的景点只有定陵、长陵、神路和昭陵四处。
“重欢树看不到了吧!”我嘿嘿一笑,“你白来了吧!”
“谁说白来了?”叶芊微笑着说,“这不是还开放着那么多吗?”
我微微一笑。
我们一边闲聊,一边游览起来。
“你说明朝有十六个皇帝,为什么这里只有十三座陵墓呢?”
“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将都城建在今天的南京,他死后也就葬在了南京称为孝陵;第二代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传说葬身火海的;第七代皇帝朱祁钰,则是被他哥朱祁镇以亲王礼葬在北京西郊金山口。”
“天大地大,你说他们为什么要把陵墓建在这里呢?”
“因为天寿山是太行山的支脉,整个陵区是北东西群山环绕,南面有龙山和虎山,构成天然的门户。北面以天寿山为镇山,东边有蟒山,西边有虎峪,正合风水的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陵区内还有温榆河,以风水标准而言,天寿山陵区四象、金水齐全,‘明堂’开阔,是块绝佳的风水宝地。”
“你说十三陵中第一陵有碑文,为什么接下来的却又没有碑文呢?”
“一种说法认为,皇帝功德太大,无法用言词表达,干脆不写了;另一种说法是明**朱元璋曾有圣谕,说皇陵碑记都是一些儒臣粉饰之词,不足以为后世子孙敬戒,所以明朝的官吏无人为皇帝撰写碑文,以后的皇帝看到祖宗碑上没有碑文,再立碑时也就空下来不写了。”
我们就这样边走边聊。
就在我们正心情愉快地走在神道上的时候,我的手机铃声忽然响了。
我一看是陌生来电显示,便顺手挂了电话。
叶芊没有吭声。
她站在一株百年古柏树那墨绿的树冠下,若有所思地远眺蒙着淡雾的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