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古代兵士多用枪,还有别的原因,比如经济实惠,比如简单易学。枪属于易学难精的兵器,普通士兵只需持□□向敌人便可。
叶知秋怕孤臣气力不够,刚开始教授时,以一截木棍代以枪,演示给她看。叶孤臣但见平时温文儒雅的父亲,兵器在手后,犹如换了个人一般,精气神全变了,眼中如同燃烧着一簇火焰,精神抖擞,身轻如燕,连气息都变得绵长起来。哪像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分明便是一个勇冠三军的将军!
叶孤臣观父亲的枪法,步法灵活,不断游走,身形利落,点、刺、挑、戳一气呵成。赞叹之余,似乎又觉得有些似曾相识,仿佛在哪见过类似的枪法,却又苦思不得。
叶知秋演示完之后,收步来到叶孤臣近前,气息平稳,可见内功颇有些根基。叶孤臣两眼放光,眼神里充满了崇拜之情,不由得赞叹道“爹爹好棒!臣儿一直不知爹爹有这样的好本事,还真是真人不露相啊!”
叶知秋笑道“小丫头,十年前,爹爹便想教你武功的,是你自己哭着不肯学,说不喜欢打打杀杀的。不然,你现在早学会了。不过,现在开始也不晚。你娘已教了你一些基础的功法了。现在再学叶家枪,那是事半功倍!”
三个月的时间,便在叶孤臣的勤奋学习中倏忽而过。
这三个月里,叶孤臣起早贪黑地练习叶家枪法。她发现确如师父所说,枪法易学难精,往往一个招式便需要练习个三五日,方才能有所领悟。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叶孤臣懂得这个道理,便更加努力的练习,若不是有南宫玉天天盯着,大有练不好不吃饭不睡觉的劲头。
转眼到了年下,家家户户准备过年,学堂里的孩子放了假,出门在外的人也纷纷往家里赶,准备过个团圆年。叶家也在张罗着过年,合府上下张灯结彩,丫鬟仆人忙忙碌碌,欢天喜地地迎接新年。
只有叶孤臣是个例外,她还在夜以继日的练枪。只是,此时手中的枪已换成真正的木柄铁头的枪,只见她灵活地翻转腾挪,手中枪如一条不断舞动的长龙,点、刺、挑、戳一气呵成,忽东忽西,忽左忽右,指南打北,指西打东。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父亲兼师父的叶知秋,夸奖叶孤臣有天分,有悟性,学得快,又肯下力气练习,是难得的可塑之才,若能假以时日,定会有所成就。很是欣慰于女儿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叶家后继有人,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三个月来,父女二人一个教一个学,教者用心,学者努力,进展颇快。叶知秋能教的,已经教的差不多了。更高级的技法,便要待叶孤臣练习到一定的水平,自己有所领悟之后,再教了。火候未到时,着急也是无用。
叶孤臣也曾问过父亲,叶家世代经商,并有不入仕的规矩,为何祖传功夫却是战场上用途最广的枪?
叶知秋说,这个规矩是自己祖父所定,并规定要世代相传,不得违背,至今已传有三代,叶孤臣是叶家第四代传人。
当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时,祖父只是个父母双亡的穷困少年。是时,国破家亡,山河飘摇,除了揭竿而起,穷人早已没有了活路。祖父便参加了义军,当时九州遍地是零零散散的武装力量,互相火拼,朝不保夕。
几经辗转,祖父遇到了当时刚刚起事的叶倾城将军,成为叶将军麾下的一员普通兵士。由于祖父年轻聪明,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很快便成为一名低级军官。然后一步步成长为能够独挡一面的少年将军。
众所周知,叶将军的拿手兵器是一把收缩自如,可长可短的银枪,名叫不归枪。世人大多不知道的是叶将军麾下,有一支精锐的枪兵兵团,其中军士的枪法皆得将军亲授,祖父便是枪军中的副将。祖父为人正直,铁面无私,颇得叶将军赏识,很快便成为将军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
枪军皆是秘密训练,是一支来无踪去无影的神秘力量,经常深入敌后,劫军粮断水源,搞个突然袭击,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大周最终能夺得天下,叶将军功不可没,而这支神秘的枪军便是隐藏于幕后的制胜法宝。
后来,叶将军挂印而去,不知所踪。枪军也便解散了,祖父隐姓埋名来到青州定居,开始经商,并定下规矩,凡是叶家子孙,世代不得参加科举,进入官场。这凝聚了叶将军毕生心血的枪法,却世代传了下来,以示对叶将军的纪念。
叶知秋最后补充说“不过,咱们叶家人自祖父,至云游在外,不知所踪的父亲,皆是淡泊名利之人,对于仕途官场,向来不热衷,有没有这条家规,也不会去参加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受人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