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_作者:夏潇晗(90)

2019-03-26 夏潇晗

景臣回想自己在这生活的三年时间,深感那些平静的日子是如此难得,平淡的日子过腻了,想要去外面闯荡,如今归来,却再也找不回那些平淡的日子了。人总是失去时,才懂得珍惜,可是悔之晚矣。

物是人非,祖父在外漂泊数十载,终于归家。父亲却永远留在蜀地,再也回不来了。

如今,大周表面上风平浪静,天下太平。实际上,却是危机重重,各路反贼蠢蠢欲动。

景臣记挂着长安城的安危,安顿好祖父和母亲之后,便准备返回长安。

临行前一日,她带齐三剑,与秦王一起来到龙兴寺,求见觉远大师。

大师精神依旧饱满,白须白发白眉,红光满脸,身体强健。

景臣将这次离家所经历之事,向大师说了个大概。并将三剑将交于查看。

大师细细看过三剑之后,手抚长须点头“不错,这便是当年叶将军的三把名剑:流光,承影,宵练。”

景臣对觉远大师的身份已有猜测,此时更加确定。试想,若非当年与叶倾城将军相熟之人,又怎会识得三剑,而与将军相熟之人,莫过于高祖。再加上觉远大师送于景臣的那块古老的玉牌,竟然能够号令四海帮。除了高祖还能有谁。

“大师,景臣年轻,武功低微,恐怕三剑在我手中,不能完全发挥其潜力,不知大师能否暂代景臣保管三剑?”

“三剑认主,若由别人使用,便会灵气尽失,如同废铁一块,比之一般长剑尚且不及。老纳亦是无能为力。臣儿若不嫌弃,老纳倒可传授几招功夫于你,助你一臂之力。”

“臣儿在此谢过大师厚意,只怕资质愚笨,不能领会大师的上乘武学境界。”

于是,景琦先一步回了长安。景臣留在龙兴寺中,与觉远大师修习剑术。

这套剑法似是专为三剑而创,三剑齐舞,令人眼花缭乱,长剑争鸣,挡住血雨腥风。

景臣习武颇有些天份,学任何招式,皆能一点就通。于这三剑齐使之术,开始时却是颇费了一番力气。武林中人,善使双刀双枪者不乏其人。而使三刀三枪者,却是绝无仅有,盖因人只有两只手!

这三剑齐使倒有些似传说中的御剑之术,以气御剑,并非一定要用手来持剑。

景臣在龙兴寺这一耽搁便是两月有余。觉远大师规矩甚严,学习期间,不许与外界来往,直如高手修炼到一定程度的闭关,两耳不闻窗外事,心无旁鹜。

两个多月后,景臣终于学会了同时使用三剑对敌之术,通过了大师的考核,被允许下山回家。却不知,大变已生。

第47章 白首不相离

元朔九年秋,天地盟卷土重来,连下数城,直逼长安。

长安城下,大周军队与叛军激战半月,双方互有损伤,战局限入胶着状态。

本来单凭天地盟之力,不足与大周较量,只是两月前,东面沿海一带有大量海寇袭扰,南有南诏内乱,累及两国边境,西方北方皆有不明来历的游牧民族聚集,隐隐有犯边之意,因此不断往边境增兵,以至于长安兵力空虚,附近又无可用之援军增援,是以才打了个势均力敌,胜负难分。

景臣下山时,长安城被叛军包围的消息刚好传到青州。景臣赶紧辞别祖父和母亲,带领父亲秘密训练的一支百余人的死士赶往京城。

一路快马加鞭,马不停蹄,待赶到长安城外百余里处时,路上见到大批拖家带口逃难的百姓,询问之下得知,他们是长安城周边人士,一月前叛军围城,抢占了他们的房子和土地,烧杀抢掠,坏事做尽,活下来的人便逃了出来。

问及长安城的近况,一位中年大汉道“我们是三天前离开的,当时长安城还没攻破,现在是啥情况,就不知道了。”

围城一月,长安已是一座孤城,想必早已断粮,城中之人定是在苦苦支撑,期待援军从天而降,看着自己身边这百余人,与叛军实在是实力悬殊,可是,人生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无论如何都要竭尽全力,若不能解长安之困,也只能与长安城共存亡。

待来到长安城下时,已是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染红了半天边。

城门大开着,显然已经失守。

城墙下,尸横遍地,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刀枪剑戟各种兵器到处都是,有的插到地里,更多的在尸体上,有的还在往外流着血,上去一摸,早已没有了气息。

“看来,叛军刚刚进城不久,想必皇宫还能支撑一阵子,我们赶紧进宫护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