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红衣_作者:牧羊的小男孩(61)

  未及说完,杨少江忍不住喝道:“谁问你来?”唬的世宝倒退,不敢再说。

  杨少江因见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清雅不同。杨少江叹道:“此轩中煮茗操琴,也不必再焚香了。此造却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美景。”众人笑道:“莫若‘碧潭云阁’贴切了。”杨少江道:“也只好用这四字。其联云何?”一人道:“我想了一对,大家批削改正。道是:‘潭水千尺泛碧波,阁迎九天祥瑞气。’”众人道:“妙则妙矣!只是‘千尺’二字不妥。”这湖水不过几尺深浅,你却说千尺,太言过其实了。”众人云:“都道要改”又一人道:“我也有一联,诸公评阅评阅。”念道:“日光映耀波万道,清风拂水浪条条。”杨少江拈须沉吟,意欲也题一联。忽抬头见世宝在旁不敢作声,因喝道:“怎么你应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等人请教你不成?”世宝听了回道:“此处并没有什么‘千尺’、‘祥云’、‘九天’之类,若要这样说来,就题几百联也不能完。”杨少江道:“谁按着你的头,教你必定说这些字样呢?”世宝道:“如此说,则匾上莫若‘湖心小阁’四字。对联则是:‘傍水品茶观风景,闲看水中鱼追虾。’”贾政笑道:“这是作的些什么打油诗。文意太浅’,不足为奇。”众人道:“王维‘山居秋暝’之作,‘鹿柴’。只要套得妙。如今细评起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韵味真是优雅”杨少江笑道:“正是此理。”

  说着,大家出来。走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杨少江道:“这是正殿了。只是太富丽了些!”众人都道:“要如此方是。虽然贵妃崇尚节俭,然今日之尊,礼仪如此,不为过也。”一面说,一面走,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杨少江道:“此处书以何文?”众人道:“必是‘瑶池天宫’方妙。”

  杨少江摇头不语。世宝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那日的事了。杨少江又命他题咏,世宝只顾细思前景,全无心于此了。众人不知其意,只当他受了这半日折磨,精神耗散,才尽词穷了,再要留难逼迫着了急,或生出事来,倒不便。遂忙都劝杨少江道:“罢了,明日再题罢了。”

  杨少江心中也怕杨母不放心,遂冷笑道:“你这畜生,也竟有不能之时了。也罢,限你一日,明日题不来,定不饶你。这是第一要紧处所,要好生作来!”

  说着,引人出来,再一观望,原来自进门至此,才游了十之五六。又值人来回,有郑开处遣人回话。杨少江笑道:“此数处不能游了。虽如此,到底从那一边出去,也可略观大概。”说着,引客行来,至一大桥,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边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杨少江因问:“此闸何名?”世宝道:“此乃涌玉源之正流,即名‘涌玉闸’。”杨少江道:“胡说,偏不用‘涌玉’二字。”

  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或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门,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杨少江皆不及进去。因半日未尝歇息,腿酸脚软,忽又见前面露出一所院落来,杨少江道:“到此可要歇息歇息了。”说着一径引入,绕着碧桃花,穿过竹篱花障编就的藤洞门,俄见粉垣环护,绿柳周垂。杨少江与众人进了门,两边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几本芭蕉,那一边是一树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金缕,葩吐丹砂。众人都道:“好花,好花!海棠也有,从没见过这样好的。”杨少江道:“这叫做‘红海棠’,乃是稀有之种,是楼兰古国进贡之物’,花最繁盛,——也是荒唐不经之说耳。”众人道:“毕竟此花不同,‘楼兰’之说,想也有之。”世宝云:“大约文人咏士以此花红若施脂,不似普通海棠,所以才说出这外帮进贡来之说,世人以讹传讹,都未免认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