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神婆的民国记事_作者:猫不狸(67)

2019-03-25 猫不狸 甜宠文

  伙计摇了摇头,笑着说:“也不算老字号,刚开半年。”

  “半年!?”绝儿有些意外,想了想又说:“那你们这里的坐诊大夫肯定是个医术精湛的老中医,要不然肯定不会才半年就有这么好的口碑。”

  “我们徐大夫留过洋,擅长的是中西医结合,医术精湛是肯定的。”伙计一边说着,一边替绝儿他们掀开了珠帘,“不过咱们的徐大夫肯定没你想得那么老。”

  绝儿笑了笑,心想肯定是伙计在跟她客气。

  他们的出现恰好引起了正对着大夫看诊的病人的注意,那病人本能的朝门外看了一眼,可没想到就是这一眼,就差点将绝儿和馒头的魂给吓没了。

第34章

  病人满脸的暗红脓疮, 发际线附近已经出现了斑秃,眼圈周围都给铜钱大的脓疮挤变了形, 只能露出指缝宽的一条细缝,就像是被蜜蜂蜇过肿起来似的。额头上的脓疮大小不一密密麻麻, 跟蛤丨蟆背一样恶心。

  可能是经常吃东西喝水的缘故, 他嘴角边的脓疮破了好几处, 正往外渗着黄色的脓水。

  这个病人正好挡住了徐大夫的脸,绝儿也没看清他到底多大年纪, 长什么样。只是听到了他的声音,确实没有想象中的苍老。

  “你这样多久了?”徐大夫似乎并不怎么将绝儿他们放在心上,手中握着一支毛笔,笔下垫着生宣, 全副身心都在眼前的病人身上。

  “三、三个月了。”病人扶着下颚骨, 因为害怕嘴角的脓疮裂开, 而不敢太过用力的张嘴说话,声音听起来就像是嘴里塞了什么东西一样奇怪。

  “三个月?”徐大夫歪头冷冷哼了一声, 将手里的笔杆往一侧一斜,用清冷的嗓音揶揄道:“你怎么不等要进棺材了再来。”

  病人一听就明白了自己肯定是来晚了, 虽然徐大夫的话难听,可他也不敢生气,生怕徐大夫不给治, 于是忙解释道:

  “我是赶了好几十里地从外地来的, 之前一直不知道您, 我们那的大夫都给我看遍了也没见好, 所以……”

  “省省力气吧,我没想听你啰里啰嗦的解释。”徐大夫面若冰霜的看了病人一眼,将手里的毛笔搁在了笔架上,冲他招了招手,“将胳膊伸过来,把脉。”

  绝儿只是在一旁听着两人的对话,就深感这个徐大夫嘴毒刻薄,不好相处。她想着这条街上的医馆也不只他这一家,刚想打退堂鼓,正眯着眼睛诊脉的徐大夫就对他们开腔了。

  “门口的,挡着光了,在一边坐着等。”

  伙计闻言后有些惶恐,连忙将绝儿和馒头领到了靠墙的长凳上,不好意思的说:“那你们先等等,我去给你们倒两杯茶来。”

  绝儿骑虎难下,只好尴尬的点了点头,拉着被脓疮病人吓得不轻的馒头落了座。

  她坐下之后,才看清了徐大夫的长相,岂止是伙计说的没那么老,完全就是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子,剑眉深目,英气十足,岁数绝对不到三十。

  绝儿心里直犯嘀咕,盘算着一会儿一定要找个借口开溜,这个年轻大夫给她的感觉一点都不靠谱,也不知道这间医馆的好名声是怎么来的,难不成这条街上就他一家医馆了?

  徐大夫把完脉什么话都没说,脸上的神情始终没有变化,脓疮病人也不敢问,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走到了诊桌后的高木柜旁,打开柜门取出了一个两层手提木箱。

  绝儿紧张的绞了半天的手指,趁着这会儿徐大夫背对着自己,刚准备起身带着馒头开溜,就被脓疮病人的问话给打断了。

  “大夫,我的脸到底是怎么回事?”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感到疑惑,虽然明知道徐大夫寡言少语,就算开口也说不出几句好坏,却还是忍不住问了。

  “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平时都干了些什么事,自己心里没数?”徐大夫将木箱放到了诊桌上,打开了箱锁,从里面拿出了几瓶药还有一套针灸,冷漠的瞥了病人一眼。

  病人虽然听出了徐大夫话里有话,可一时也分辨不出他到底指的是什么,便支支吾吾的问:“我、我怎么了?”

  徐大夫整理木箱的手蓦地停住了,冲病人一挑眉,冷嘲热讽道:

  “抽大烟让你体寒肺热、眼底发黑,逛窑子又让肾气不足,长期在石灰厂干活也让你的皮肤饱受摧残,综合这些外加上你从未对症下药,在生病期间也未注意节制保养,体内的寒气毒素排不出去,脸不烂成这样才稀奇。”

  病人听着冷汗直冒,对徐大夫的结论一个字也未反驳,只是好奇:“诊个脉能知道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