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大佬_作者:椿嘉月(24)

  王春枝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你见谁家养蚊子呢?”

  不管怎么说,把大姐逗笑了便是成功的第一步。程冬至趁热打铁,继续分散大姐的注意力:“姐,赶紧把这些东西都吃了吧,吃不完明儿送太婆那里去,不能被他们发现了。”

  王春枝点点头,赌气把一根红薯干送进嘴里狠狠嚼着,仿佛在嚼王老太:“吃!为什么不吃?这里头本来就有我的份儿!”

  之前王春枝清点那一叠钱的时候,程冬至也在眼里心里过了一过,大概掌握了数目。

  总得算来,这一次还是她们赚了。

  奶粉拿回了大半,还搭上了这么多细粮和钱,那些个大列巴和青果子的损失早已超额补了回来;并且还免费观赏了一次精彩的撕斗表演,这波不亏。

  王春枝不敢把这些东西都留在王家的屋子里,次日清晨一大早就找了个借口,领着程冬至飞奔去了太婆那儿,把这些大包小包全都藏了起来。

  要不是亲眼目睹,程冬至都很难想到东西居然还可以这样藏,感慨一定是当年鬼子进村时期发明的储粮方法,一般人的脑袋瓜子绝对想不到,安全性比她系统的仓库也就只差那么一点儿了。

  王春枝拍拍手,看看天色还早,兴奋地对程冬至道:“你把其他东西都藏哪儿了?咱们早点挖出来收好,晚点儿说不定就被别人挖走了。”

  现在人人都在想着法子找吃的,什么草根儿树皮都是好东西,地皮早就被挖得烂烂的了。王春枝怕程冬至年纪小挖的坑浅,被别人白捡了便宜。

  程冬至摇摇头:“天儿不早了,姐你快去上工吧,我一个人去挖。”

  王春枝想了想,的确是这么回事。冬枝儿一个人在那刨还能说是小孩子玩泥巴,她也跟着去的话恐怕就有些显眼了。

  “那行,我先去了,你挖出来了就赶紧放回太婆这里。”

  “嗯!”

  王春枝走后,一直不敢出声默默围观的太婆才小声儿地问程冬至:“你们刚刚偷偷藏的细粮是哪来的呀?”

  就算再犯糊涂,她也知道眼下粮食有多么珍贵,尤其是这些细粮,那可得红不少人的眼,可不能嚷嚷起来。当年的灾年惨事她经历了不少,很知道轻重。

  程冬至也压低声音:“是叔伯们送来的吃食,太婆你可别说出去,不然人家都来抢啦!”

  太婆神情严肃,连连点头:“我不说!”

  照顾着太婆吃了早饭后,程冬至扛起一根小树杈子,走到河边随便捡了个地方乱挖了一气。

  确定四周的确没人后,程冬至凭空掏出了一布袋大米,放在挖散的地方滚了滚,直到袋子上沾满泥土才住手。

  还好之前扯了个谎,她才有机会洗白这玩意,早就馋大米饭馋得不行啦。

  程冬至把袋子重新收回仓库,哼着小曲儿开心地回太婆家了……

  第12章

  当程冬至把米袋子打开时,太婆的眼睛瞬时亮了。

  苍老的手颤颤地插.进雪白晶莹的大米里,她捧了一小把放在鼻子下闻了几下,眼眶都有些发热。

  “这可是头尖儿啊,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好的米啦……”

  村子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把米分为四个等级,头尖儿是最好的,其次就是三糙,二糙,最差的便是一糙,颜色紫里泛红,壳子脱得也是马马虎虎,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去嚼,然后刺辣辣地顺着嗓子下去到肚子里。

  穷人自然都是吃一糙二糙的,即便是有钱的地主家平时也是吃三糙,头尖儿很少有人日常吃,偶尔办宴席多吃几回就会被人用眼斜卯着看,语气酸溜溜:他们家阔着呢,头尖儿都随便吃!

  现在没有地主了,又糟了灾,大家都吃杂合面,能吃上一糙的算是不错的人家。二三糙极其罕见,粮油门面里时常空着桶,头尖儿更是成了传说中的存在。当然,在粮票上它们又是另一种叫法。

  程冬至一边把大米灌进缸里,一边笑嘻嘻地说:“太婆,这么好的米以后咱们天天吃,好不好?”

  太婆吓得连连摆手:“那多造孽啊!”

  程冬至笑着说:“这就叫造孽啦?我还要顿顿配上肥鸡大鸭子呢。再拿上一个酱卤猪蹄髈,抱着啃!”

  太婆直接噤声儿了。

  虽然不太敢想象那个场景,可她在心底还是不住地念佛——顿顿这么吃,得是皇后娘娘才能这么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