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怡沉默不语。这事理应交给施长岚去操心,她只是原样写了下来,讲给辰池听。
她对政治实在太不敏感了,因此从辰池语气如常的信里,什么都没察觉出来。
辰池说“我会约他在常固城共议此事”,可是若是京中一切太平,依辰池的性子,使者早就应该出发了。
而且既然燕桥针对的是辰台与穆国,辰池又为什么不趁此机会与穆国交好,一致对抗燕桥呢?
甘怡想不到,此时京中,或者说宫中,有了大变故。
她的这封信,注定不能及时了。
☆、第三十六章
辰欢城。
辰池抬头,看了一眼匾额。
“长秋宫”。
她眼角还泛着红,像是刚刚哭过。周围一群披坚执锐的人都没有说话,唯独谢云令上前握住了她的手。
“俯仰天地,无愧于心。”他轻声安慰道。
“我自然无愧于心,只是毕竟为人儿女……”辰池哑着嗓子,又吸了口气,道:“走吧。”
谢云令叹了口气,率众跟在她后面。
皇宫如同血染,软禁着辰肃帝的长秋宫一片静谧。
“逆党都已经处理干净了吗?”辰池问。
“已经处理干净了,三殿下。”另有一人回答,“除了陛下力保的太监德喜,其余的都杀了。”
“盯紧他。”辰池道,“这样的事不能再发生了。”
辰池掌心里一片冷汗,谢云令将她的手握得更紧了些。
辰池和她身边的人都太过传奇,倒显得他有些平平无奇。但实际上,能得辰池青睐,他又怎么会是个平庸的人呢?
他只不过是甘于跟在辰池身后。因为他心里知道,她依然是个小姑娘。她认不清路,她喜欢撒娇,她挑嘴挑到令人发指,她其实很需要人照顾。
可是能照顾她的人太少了。就像此时,只有他能安抚辰池一二。
这次宫变已经持续了十天。
它的开始令人始料未及,是有心人撺掇了辰肃帝,辰肃帝忽然驾临朝堂,当众下旨收回辰池的权。辰池颜面扫地,被软禁了数日,尚不知如何哄回父皇开心,就有人打着“清君侧”的名头上奏,不顾辰肃帝喝止,将军队开入皇宫,打算诛杀辰池。
几近魔幻。
但辰池把握朝堂这么多年,自然也不是吃素的。辰肃帝的所谓软禁,除了他本人和那伙不长眼的叛军,人人都知道那不过是辰池的故步自封。叛军虽然有意拖住了谢甘蒙三家的私军,却没人知道辰池什么时候拿到了御林军的军权,连辰肃帝都忘了,当时更无从收回,只好眼睁睁看着她践踏着“圣意”迈出寝宫,大步穿过皇宫,过处腥风血雨。
最后她闯进琳琅苑,叫人擒住娥妃和英嫔,自己伸手拿过一柄剑。她好像专门研究过人体的要害,在那双柔弱的雪颈上比划了一会,就找准了位置,一剑割喉。
——辰池第一次杀人,竟也能毫不心慈手软,端的是一副斩草除根的架势。
那些外戚便再没了依仗。辰池好像是一夜之间就换了个人,一改平日里颇为甜美的作风,力压群臣求情,将生事者尽皆斩首。那几日,皇宫里连砖都染成了红的。
唯独对辰肃帝,她心里总还认为那是自己的父亲,因而对他抱有一丝期待。
可是方才在长秋宫,辰肃帝依然不给她留一丝颜面。辰池走出来的时候,明显是哭过的。
“庭园楼阁、字画古玩……真的比江山——比我这个女儿还重要吗?”她问谢云令。
谢云令没法回答,只得道:“人各有志。”
然后他拍了拍辰池的背,暗示她此处还有下属。
小公主终有要执政掌权的那一天,从前再顺风顺水,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下去。
以辰肃帝的个性,这一场恐怕还不算什么。
不知道小公主有没有意识到,她是想要斩草除根……可是这“根”,就是宫中身居最高位、偏偏又最天真无知的人。
就是她的父皇啊。
·
这宫变算是皇室辛秘,被控制在了宫墙之内。辰池对群臣下了封口令,在辰欢城中只撒下了几句风言风语,更没有传到施恩城。
只有两件要紧的事。
一是辰肃帝上朝几天,就弄丢了一堆折子。后来大多找了回来,偏偏甘怡给辰池上呈的施恩城近况,却不知被遗落到了何处。辰池重新掌权之后,尚要收拾残局、重立威信,实在无法分心去追查一封折子的下落。所幸施恩城的施长岚和甘怡都足以信任,孙破那边,她也已经派了使臣去拉拢穆翎帝……她于是放下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