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好像一块大石头堵着,又好像空落落的没有凭靠,总之是将自己放进了油锅里煎炸,难受又煎熬,还总是忧虑,担心。
便是这样七上八下地回了东宫,我才意识到,今晚我们两个大约算是不欢而散了。萧衍一定以为,我如此的不识抬举,他都将后位捧到我跟前了我还总是言辞闪烁,不会看眉高眼低地惹他生气。他气我恼我都是应该,因他不是我,我所知道的事情他不知道……---钦天监宣称腊月二十九是个吉日,礼部匆匆备了鸾仪,大内官殿前宣旨,文武朝官盛装入谒,萧衍以储君之身份穿着孝服在太极殿登基为帝,拟定年号玄贞,次年改元。
内侍省将皇后的袆衣、绶带,连同头面首饰全送到了东宫中殿,金光闪耀得,几乎要将人的眼睛晃瞎了。我凝着袆衣上刺绣的鸾凤看了一会儿,见内侍迟迟未退下,且正偷看我的脸色。我突然意识到,自从那日太极殿不欢而散之后,萧衍再没有见过我,也不曾令人给我带过什么口信。我们两……大约是在冷战吧。这个内侍一定是受了萧衍的旨意,要将我的反应一五一十地回去禀了。
因此,我勉强地笑了笑,抚摸着刺绣繁复的凤凰,道:“这衣裳很合本宫心意,册礼那天穿一定极好,你且去孟姑那里领赏吧。”
内侍松了一口气,笑意吟吟地揖礼告退。
嬿好激动地上来看礼衣,滋滋叹道:“姑娘,不,皇后娘娘,这衣裳真好看,您从今以后可是国母了,我嬿好也是伺候国母的人了,我们家祖坟冒青烟了,我非得烧些纸跟我爹娘说说不可。”
我被她神叨叨的样子逗笑了,拿起团扇打她,“你不是孤儿吗?哪里来的祖坟,你知道你爹娘是谁吗?”
“我烧纸的时候不叫名姓,就叫我嬿好的爹娘不行?”她杏眼微瞪,从漆盘里摸出一方集册,展开,岂料集册页数之繁多,竟从桌上一直伸到了门口。我打眼一瞧,上面写着封后之章程几个字,一时有些头晕目眩。
嬿好直接傻了,“这可比册封太子妃的章程多了数倍不止,姑娘,你背得过来吗?”
我心烦不止,“背不过来,就不背了。我现在是皇后,谁敢来挑我的礼,还当我是从前册封太子妃的时候,迈错了一条腿都被姜皇后瞪了半天。现在她成太后了,要是敢到我跟前给我添堵,我非把她赶到冷宫去。”
嬿好瘪嘴,一脸不屑。
虽是不至于让人当面挑礼,可若出了差错岂不是众目睽睽之下让人笑话。因而我大门紧闭,老老实实背了十天,经常在寂静无人时,一手拿着集册,一手拿着铁盒,那感觉,简直是修罗奈河里游走沉浮,烦躁地几乎要撞柱。
这期间过了个年,但因国丧在前,年也过得不甚隆重,一应宴席朝拜都免了。天家不操办,臣子皇亲家里就更不敢操办了,因守着丧,民间婚姻嫁娶也都免了。我也清静了不少,倒与俗事隔绝了。
正月初十,据说也是个吉日,在太极殿行了册立皇后的大礼。皇后的凤冠沉甸甸地簪在头上,压得我几乎直不起脖子,八个盛装宫女给我托着裙摆,跪在阶前听那冗长的册封圣旨。
“沈氏有女,系出名门,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淑德含章。宜至中宫,母仪天下……”
天中飘过一朵云,我瞥了一眼,带动金冠上垂下的碎金流苏铃铃当当的晃动。萧衍端坐在阶上的龙椅上,面目肃正地瞪我,我立马把头低了,安静温顺地听着内侍聒噪,哦不,宣旨。
“愿章德天佑,护我大周。钦此。”
我大呼了一口气,由宫女将我搀扶起来,碎步迈着往殿上走。裙摆堪堪齐地,丝履又嵌了太多珠子,走得我是叫一个心惊胆颤,生怕一个不小心勾住了裙摆扑到在石阶上。
终于宫女们将我稳稳当当地送到萧衍身侧的凤椅上坐下,将金册和金印端了上来。我一时又拿不准了,好像册封章程上写了该先接金印还是先接金册来着,金印还是金册,只觉眼前跳出无数细小的字,几乎要将我绕晕了。我求救似得看了看萧衍,他颇为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一脸嫌弃地朝金印点了点头,我懊恼地接过金印送到我身后的内侍手里,又接过金册再送到身后。
那一瞬,阶下响起了如雷鸣般的声音。
“臣等拜见皇后娘娘。”群臣齐整地排列而站,在十九层的石阶之下,一直浮延至真顺门,前半段褚色官服,往后依次是紫色,蓝色,宛如天边彩霞炫目灿烂。他们跪拜了三次,口中喊了三次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