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两人三餐四季_作者:霜华坠(41)

2019-03-22 霜华坠 种田文

  两个人简单的整理了一下后出来洗漱,秦秋看着这些摆设,问出心中的疑惑:“他们怎么不住蒙古包?”这样的布置和他的家乡也差不了多少。

  林盈笑着告诉他:“以前他们随水草而居的时候才住蒙古包,那时候居无定所,哪里草木肥美就去哪里。现在只有在牧场放羊的人和旅游景点才住蒙古包,嘎查里的住户和其他地方的农村住户都大同小异。而且蒙古包也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里的一个大蒙古包,里面一次要住十个人左右,非常脏乱,想住单人蒙古包,一夜就能花完你大半个月的工资,所以你可以不用期待了。如果你想看蒙古包,明天让宝音叔带咱们去,我记得嘎查里有一个砖砌的大蒙古包,专门用来招待外来的客人的。”秦秋听后有些咋舌,果然传闻不可信,无论做什么都要亲身去体验才好。

  因为没地方洗澡,林盈只用热水擦了擦。她已经很知足了,上次来的时候这个小屋还只是一个快塌了的仓库,她只能和宝音叔他们挤在前院,那里人来人往洗漱更不方便。看这屋子还很新,宝音叔是个称职的嘎查长,不可能中饱私囊,所以这些年嘎查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应该都有所提高了。

  累了一天,两个人也没了耳鬓厮磨的心情,道了晚安,送了晚安吻,便各自回屋休息了,一夜无梦。

  第二天吃过早饭,宝音叔先带着他们去看了昨晚林盈口中砖砌的蒙古包,林盈之前来过,没觉得怎样,里面现代化的东西很多,已经失了蒙古族的那种原汁原味。秦秋却是没见过,处处都觉得新鲜,一点点仔细观察着。

  看过蒙古包,宝音叔带着林盈和秦秋来到了嘎查里唯一的一所小学,他已经提前和校长打好了招呼,借用学校的教室给孩子们上课。嘎查里没有初高中,孩子们小学毕业后需要到苏木(镇)去读初高中,有些孩子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帮忙打理牧场。

  这个小学只是在一个大院子里建的一排平房,前几年林盈来的时候操场还是土地,孩子们一跑便尘土飞扬,如今地面已经硬化,铺了一层水泥,可也是什么健身器材也没有,整个操场只在中间的位置孤零零地立了一根旗杆,与教室遥遥相对。

  宝音叔带着他们进了教室,已经有大大小小二十几个孩子等在那里了。每个孩子都顶着高原红的脸蛋,用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林盈和秦秋。

  宝音叔先用蒙语和孩子们说了一阵话,然后又用汉语说了一遍,其实就是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位老师,再嘱咐他们要听老师的话。宝音叔对着秦秋说:“这些孩子汉语说得不利索,大孩子还好些,小孩子有时候还会听不懂,你和盈盈多担待,多费心,我替他们的父母谢谢你们。还有些读蒙校的孩子没来,我再去做做工作,就算考试用不上学学也没坏处。你们上课吧,我走了。”

  宝音叔走后,林盈和秦秋先后向孩子们做了自我介绍,然后便开始分班,小学生都跟着林盈,读初中以上的都跟着秦秋去了另一个教室。林盈之前和秦秋商量过,上午八点到十点,林盈给小学生上语文课,十点到十二点给初高中生上英语课,这期间秦秋先给初高中生上数学,接着给小学生上数学。下午两点到四点林盈给小学生上英语课,四点到六点给初高中生上语文,秦秋则先给初高中生先上物理,然后带着小学生上上体育课,出去玩一玩。他们准备采用复式教学的模式授课,就是先给一个年级上课,让其他年级的孩子做别的。看着上课时间很长,实际却是老师很累,孩子们并不辛苦,他们可以利用老师给其他年级的学生讲题的时候看看书或做做练习。

  开始上课后林盈发现了很多问题,无论哪个年级的孩子基础都不好。这里的小学是蒙语授课,可到初中之后又改了汉语,苏木只有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全都是汉语授课,有些适应不了的孩子会选择去旗(县)里继续读蒙校,可因为路途遥远必须住校,家长们不放心,读蒙校的孩子不是很多。

  同样的问题秦秋也发现了,课间休息时两个人简单交换了意见,他们决定改变教学方式,不再按年级、按部就班的教课本,而是把所有年级的知识点都提炼出来,围绕知识点进行拓展,让所有上小学的孩子一起上课,所有初中高生一起上课,从最基础讲起。

  改变了教学方式,林盈发现效果好了很多。这之后只要发现什么问题,两个人都会认真商量,互相交换意见。他们虽然没了在一起腻歪的时间,每天除了上课备课就是交流讨论,可这种事业上的相互扶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携手并进的状态,让林盈觉得两个人的关系更进了一步,互相之间也有了更深的了解。秦秋眼中除了温柔、宠溺,更是出现了赞赏的眼神,这让林盈觉得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