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旧事:嬿九记_作者:秦淮(158)

2019-03-25 秦淮 民国

  “表小姐所言极是。”阿辰答道。

  果真被她猜中了?晏九九一双盈亮的眼睛滴溜溜的转,景家这茶源充足以后对她而言,岂不是供大于求?

  可她这时却想回了linda之事上,不禁急道:“说好了是来寻那真凶,你我三人却在这里悠闲品茶……”

  “嘘!”景施琅竖了一根手指,轻轻做噤声状,“这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跑到庄子里找人……只怕人没找到,我这一庄子里闲云野鹤的风采都被你吓枯了罢!”

  晏九九大悟。

  景施琅说的不错,若是他们目的太明显,不仅真凶极有可能跑路,就连庄子上也必定会搅得人心惶惶,这慌张却是不打紧的,只是今年的收成必定要付诸东流。

  可她现在脑子里又蹦出一个疑惑来。

  为什么商贸里的茶水她喝了没事,景施琅喝了没事,偏偏linda中了这软剑,还搭了一个沈敏瑜进去?

  她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

  “这茶的巅峰还要从宋朝说起,宋人早期宫廷里常用金银制作这击拂。”

  景施琅说着拿起了一件像茶匙却又不像的物件儿,那正是阿辰刚刚烹茶的辅物。

  “击拂?这可是有什么特殊作用?”

  “这击拂的作用就是打出这粘钵奶花至关重要的一步,这抹茶细腻无可比拟就是如此而来。”

  晏九九听得入神,手中那堪称为上品的青白瓷器与她那白皙柔嫩的小手俱散发出莹白若饱满大米一般的光泽,交相辉映着。

  不一会儿,阿辰奉着一组秘色瓷器稳步而来,不知是他脚下生风还是因为空气里丝丝缕缕的清香,那长眉细目的白脸男子竟像是步步生莲的女子一般,可眨眼的功夫却变幻作那虔诚坦然的诵经人。

  茶之道,可谓禅也。

  晏九九的心意也变得既紧张又兴奋起来。

  她慎重的托过阿辰递过来的一只秘色瓷杯,茶色丹然,用秘色的碧来衬托。

  真是妙不可言!

  晏九九呷了一口莲花茶,新鲜清雅的花香像刹那间盛放的华蕤一般,芬芳满溢,唇齿留香,大抵这便是吐气若兰罢!

  “这莲花茶很是脱俗的,在夜晚将塘里半开半绽的莲花花心中放茶,然后扎紧花瓣,次早取出茶叶烘干备用,这味道除了保留茶叶本色还带有莲花的清美。”景施琅放下瓷杯,修长如竹节的玉指摩挲着指节,缓缓说道,那口吻好似清风徐来,日月如梭之间,天地顿晓的模样。

  一杯清茶足以慰风尘,晏九九神驰而往。

  景施琅看到这幅遐迩画面,一直未显露山水的脸庞有丝毫的松动,眼底溢出不明的笑意来。

  “阿辰,我以前可是小看你了!”晏九九衷心的夸奖。

  阿辰谦笑着,“表小姐过奖了!表小姐才高八斗,见得多识得广,我才要向表小姐讨教才是,这点班门弄斧的手艺不足挂齿。”

  晏九九不再推让,她省得这阿辰烹茶的手艺如此,想必心中是悟得真知,若是你推我让,未免落了俗气。

  她又转头瞧着那神色异常的男子,却不注意道:“我说表哥,这下我们莲花茶也吃了……是不是该…”

  “不急。”

  晏九九此刻望去,好像那明明挂在脸上的笑意像是一场梦一样。

  她不甘心道:“那接下来怎么办?”

  “等!”

  那凤眸微敛的男子又径直酌了一杯莲花茶,抿了一口,方才徐徐道来。

  晏九九看了看阿辰,见其面色如常,当下明了,是自己破案心切了。

  可这真凶哪里有自己送上门来的道理?

  正苦恼着,有一人从外面的门楼走来。

第四十二章 田庄(3)

  待那人走近,晏九九方才瞧清那是一位体态健朗的老妇人,岁月的痕迹从高领中露出的脖颈出蔓延到脸上,她笑眼眯成一条弯弯的线来,牵着一脸的褶皱也跟着笑呵呵的。

  晏九九从心中生出好感来。

  “小少爷哦!您可来了,老奴一天天的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您来……”那老妇人说的泪花漫漫,两三点泪水顺着皱纹消失在沉淀的沟壑里。

  景施琅却亲自起身抚了那要跪地磕头拜福的老妇人。

  晏九九看的东惊西疑的。

  “吴妈,你这是……”景施琅欲言又止,感叹道:“从小您就驮我在肩上在这庄子里到处玩,走哪儿哪家都说只把我当做亲孙儿带着的…您这是…”

  景施琅还是力大,硬是双手托起了那非要行礼的老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