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在古代_作者:吃什么都是酸的(18)

  元氏看着刘永胜一脸乖巧样,欣慰的点点头。

  吃过早饭,刘明福,刘明源二人带着家里的一干小辈,除了刘永健和刘永胜,推车的推车,挑担的挑担出发了,刘永胜默默的看着他们走远。

  “阿婆,我去地里啦。”刘永胜对元氏说着。

  “好,你去吧,记得早些回,太阳太晒了。”元氏提醒着。

  “知道了。”

  刘永胜拿了柴刀和绳索,走了出门,顺着刘明福他们走的方向追去。

  上午刚升起的太阳不算毒辣,刘永胜人小腿短,想追上大部队可不容易,他一路小跑的追着,路上碰上挑水回来的村民,刘永胜礼貌的打过招呼后快速的跑远了。

  追过两个大山坳后,终于追上了。刘永胜气喘吁吁地擦了擦脸上的汗,不远不近的跟在后面,这离家还近,很有可能会喝斥自己让回去。

  刘永胜跟了有几里路,惊喜来了,原来去野狗湖是经过镇上的,刘永胜果断放弃继续进发野狗湖。

  因为干旱,许多人去湖里挑水,回来时经过镇上歇脚,聚了许多挑水的人们,大家三五成群小心的放下担子,扁担往地上一撂,坐上去就聊上了,热门话题,围绕着干旱展开。

  镇上果然如元氏所说的,几家卖东西的,门脸都差不多,全都是用木板一块块从上下面门的,木槽里装取的,泥土路湿了些,就很泥泞,挑水的人不小心洒下些,自己心疼外路人也不好走,刘永胜一边小心的避让着这些泥泞块和行人,一边认真仔细的观察着小镇。

  低矮破败!这是刘永胜来异世脑海里,经常出现的词。就算如此,也比乡下土房子好些,起码多了些青砖房子,居民的住房夹杂些门脸,显得街道很是拥挤窄小,从街的这一头到那头,刘永胜只走了十多分钟,街道中间段有个转角转角处杂货铺子、早点摊、布匹店大部分聚在那儿……

  刘永胜走走停停的观察着街道,心里想着如何发家致富,突然:

  “胜子,你怎么在这?”一声呼喝声传来。

  刘永胜循声望去,是刘明福,刘明源他们,说话的是刘光华,忍了这么些天,看到刘永胜在逛街,刘光华立马破功了。

  刘光华一声呼喝,刘明福,刘明源他们全都停了下来,一脸见了鬼的表情看着刘永胜。

  “完了。”刘永胜脑子里冒出两字。

  该来的总会来,刘永顺硬着头皮走过去。

  “大阿公、三阿公、大伯、五叔、七叔、八叔、哥你们打好水啦。”刘永胜说着灵机一动,“我就是给你们送绳子用的。”木板车上水桶放在上面,可是没有用绳子绑起来。

  “嗤,骗谁呢?前些天,听我娘说,你想到镇上来,我看你是想来玩吧?”

  刘光华一把戳穿刘永胜的谎话。

  “八叔,有到镇上拿绳子和柴刀的吗?”刘永胜真不想搭理刘光华。

  “谁知道,说不定是掩人耳目呢。”刘光华对自己用了个成语,有些自得。

  “好啦,大街上不要吵。”刘明福沉着脸。

  “胜子,不管你来镇上干嘛,现在赶紧跟着回去。”

  刘明福一锤定音,结束了,刘永胜到镇上打探之旅。

  

第12章 与狗争食

  一行人顶着烈日回到家,已是正午时分,一个个满头是汗,累得气喘吁吁。

  “明日要起早些去,大太阳的又累又热。”刘明福边卸着水边说着。

  众人都应这是。

  “叮当,叮当。”“卖货担,卖货担了啊,针头线脑,绣綳,手绢,头花,耳环,手镯,刮刀要有的都有了啊。”

  众人看过去,原来是卖货郎,20多岁的青年人,这么个大热天挑担子做生意可真不容易,刘永胜心里想着。

  卖货郎看过来时,刘永胜对他笑了笑就进大门去了,卖货郎看到刘永胜就像大灰狼看到小红帽的表情,刘永胜可是没看到,就算看到了,应该也是认为卖货郎希望小孩子能卖他东西吧,刘永胜进去后,卖货郎热切的凑上前与刘明福攀谈了起来。

  进了家门的刘永胜,可不知身后的事,他一路朝里走,来到大伯家门前,大周氏和元氏正在屋里,铺着碗筷。

  “阿婆。”刘永胜叫了声,快步走了过去。

  元氏手顿了顿,又忙了起来。

  “阿婆,胜子回来了。”刘永胜有些忐忑的帮着一起干起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