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朵朵开_作者:晚来风徐(190)

  张氏讪讪的道:“你问不问也是那么回事。”

  “娘就说吧,若是我从妹妹那里知道……”

  知道又怎么样?他敢对自己又打又骂?

  张氏含着两汪泪,半天闭了闭眼,道:“你现在大了,不听娘的话了,又有了儿子,有了基业,瞧着娘就不顺眼了。”

  姜知正无声的笑了笑,道:“娘不说我也知道,当初娘不就是想给妹妹招个张三那样混混小偷,为的是给我换亲嘛。后来张三不成了,你就又想方设法把妹妹卖出去,是为了给我治病吧。”

  张氏羞愤交加:“你……”

  姜知正抬起脸来,问:“我说得不对?到底哪句哪个字说错了,娘指出来。”

  指什么指?他说得哪儿有错。

  姜知正的脊背一下子就塌了下去,他沉闷的道:“早知如此,我当初还不如没醒过来。”

  张氏气得差点儿没哽过去,她一巴掌扇在姜知正脸上,骂道:“你这是,什么话?你想气死我吗?”

  姜知正老老实实挨了这一巴掌,一动都不动,整个人都像是僵硬了,只有脑子在转,却越转越乱,这会儿已经成了一团乱麻。

  他缓缓的道:“娘,从前我能理解你的苦衷,日子艰难,没什么道德理法可讲。这世道就是如此,男人比女人值钱,所以卖儿卖女的时候,先卖的是闺女。就算妹妹是您亲闺女,或者是慧慧,用得上的时候,您是舍得下把她卖出去,就为了我。”

  他这话还不如不说,越说张氏越是难受。她捂着嘴,不敢哭出声,只喃喃道:“我救你还救错了?这是哪儿的道理。我是你娘,你是我儿子,我做什么不是为了你好。”

  姜知正无声的笑了笑,道:“我是您儿子不错,可妹妹也是别人的闺女。”

  张氏一下子就愣在那儿,连哭都哭不出声儿了。

  姜知正垂头道:“我没有埋怨娘的意思,说到底都是我无能,我没用。妹妹的事,我会想办法,希望娘不要再管。”

  张氏无力的道:“我哪儿还敢管?不过多几句嘴,就得了你的怨恨。”

  “我没怨恨,我怨恨我自己。”

  娘俩闹得不痛快,袁喜儿看在眼里,却也没办法。她还在月子里,试着劝姜知正。

  谁料他只是说:“没什么要紧事,不过是我跟娘口角了几句,你不必放在心上。”

  劝张氏,张氏倒想跟她埋怨几句姜知甜,可又怕被姜知正听去,母子又要闹龃龉,只得强颜欢笑:“没事没事,你只管好好做你的月子,把我大孙子养得白白胖胖的。”

  张氏把姜知甜送给孩子的金项圈拿给张氏看,道:“小姑是真舍得,我瞧着这金项圈不得好些银子?这么重的礼,接了是真手软。”

  张氏有些悻悻的道:“她手里有,要不然出手哪儿能这么大方?给你你接着就是了。”

  到底没忍住,道:“你说说,她能嫁进顾家,不是天大的福气?怎么就有人还不知足呢。还想怎么样?不过乡下泥腿子,还想做诰命夫人不成?”

  袁喜儿对张氏的话倒并不全信。

  女人最知女人的底细,要让她嫁进豪门宅院,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有钱奶奶,她不能说不愿意。

  但要是嫁的人成天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日子过得不顺心,她情愿嫁给姜知正。

  以前袁大娘不是没找媒人给她说亲,也不乏家里殷实的人家,可全都败在相看上。

  一看到她腿有毛病,各个翻脸如翻书。

  越是家境好的人,嘴脸变得越快,甚至背地里和媒人抱怨,那话要多难听有多难听,竟把她比成了个瘸腿的赖蛤@蟆。

  人都有自知之明,袁喜儿也从未贪心高嫁,之所以顺从,不过是全了母亲的一份慈心,可是人间流言蜚语最是伤人,到最后她已经立志不嫁。

  不成想遇见姜知正。

  他这人在外人看来,穷,没出息,又沉默寡言,绝不像有个大出息的,但袁喜儿唯一看中的一点,就是他对她并无歧视。

  姜知甜在外人看来,未必样样都好,可她生得漂亮,又嫁入高门,理当是天大的福气,可设身处地的想,若是自己嫁入顾家,得顾家二爷日日嫌弃,袁喜儿是一天也过不下去的。

  她劝张氏:“不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嘛,小姑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