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自带福运来_作者:千寻(88)

2019-03-17 千寻

皇太后不待见秦贵妃,早在萧承阳年幼失踪后,她就对秦贵妃诸多不满,虽然没有证据证明当年的事是她主导,可在那种情况下,谁获利最多必定是凶手。

再加上凌虹衣这一出,她对秦家意见更多。

秦家养出来的女人一个个都不简单,心机多、城府深、手段狠戾,是十足十的搅家精。

若不是当年秦相为帝师,皇上对他百般依赖,而他也确实尽心费力好生辅佐皇帝,稳固朝堂,否则秦家……皇太后不会允许他们在京城冒出头。

她不整治秦贵妃,还是看在皇帝面子上,皇帝对皇后敬重却不甚宠爱。

当年她根本不想让秦氏进皇子府,是皇上到先帝跟前跪求才得来这门亲事,她要求皇帝要一碗水端平,这才有「谁先生下皇子便封侧妃」这事。

没想到,却也因为这样会害了萧承阳亲娘。

她后悔,男人的心哪,喜欢上了就是十头驴子也拉不回来。

自徐皎月进来,皇太后便细细观察。

她喜欢徐皎月坦荡目光、磊落性情,方才外头发生的事已经有人传进她耳里,这丫头不畏挑衅,轻松化解敌意,不简单,但与秦氏女的「不简单」不同,她喜欢。

皇太后的目光转向秦若水。

老三回京第一件事,不是见皇帝,而是跪到她跟前,要求她退掉这门亲事。

帝君一诺,哪是可以轻易更动的?她没有赞成,却帮着敲边鼓,让徐皎月能够顺利成为北阳王府的侧妃。

这个忙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容易。

老三是武将,凌家也是武官,若是联手谋反……帝王家禁不起一再的动荡。

何况老四的事刚过去,虽然皇上重重拿起、轻轻落下,虽然皇帝表现出不信老四有祸国之意,可帝心岂是容易忖度?

秦贵妃咯咯轻笑,「可不是我说大话,我们家若水是京城第一才女,她作出来的诗,才子们争相吹捧呢。」

皇后笑而不语,并不搭话,但一旁的嫔妃们赶紧争相吹捧。

皇太后微微勾嘴角,大可一句「女子首重贤德,琴棋书画不过是添名头、寻夫婿用的」就把她的话给截杀,可皇太后没开口,她等着看徐皎月应对。

徐皎月面带微笑,听得极认真,间或点头、浅哂,表现出一脸的赞同。

「听说北阳王喜欢诗词,以后成了亲,红袖添香可是一段佳话哪。」秦贵妃意有所指地看一眼并非「京城第一才女」的徐皎月。

正常的女子听到此,应该要低头表示出几分羞愧了,但徐皎月还是听得满脸认真、频频点头,连她的娘都一个模样,这对乡下母女不会听不懂秦贵妃的意有所指吧?

茹嫔正愁找不到机会巴结秦贵妃呢,这会儿抓紧时机赶紧跳出来。

「庆王府这门亲事是北阳王亲自向皇帝求来的,想必徐姑娘的诗更厉害。」

要不是那么多人看着,徐皎月真想捧腹大笑,一个直到六岁都还不会说话的男孩,怎么就喜欢上诗词了?他啊,喜欢兵书是真的,喜欢武功秘笈是真的,至于诗词……恐怕连五言绝句、乐府古诗都搞不清楚。

徐皎月不担心,徐虹儿更不担心,有内建系统,就算作不来诗词,借用几句也非难事。

见徐皎月不接话,茹嫔又道:「不如趁今儿个这机会,写几首赏梅诗。」

连题目都定下了?何况这边才开口,那边已经备好纸笔,可见得这一出是早早就安排下的。

庆王妃皱起眉头,连一个小小嫔妃都敢如此藐视庆王府,这秦家……果然好大的势力。

她正想开口阻止,坐在一旁的皇太后及时按住她的手,低声道:「别!你没瞅见,你家外孙女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儿。」

庆王妃看看女儿再看看外孙女,皇太后说的没错,可是徐闵谦一个小小的举子,能教她什么?

秦若水泰然自若地走到桌案边,不料皇太后却开口道——

「赏梅诗有啥意思,不如两个丫头给屋子里的娘娘们作首诗吧。」

临时改题?秦若水蛾眉轻蹙,倒是不怕,她是真有几分实力的。

秦若水端坐,写诗可不是一蹴而得的,提笔凝思,她打算作出惊人诗句,让萧阳看清楚自己和徐皎月的差别在哪儿。

看一眼徐皎月,她还待在原地,秦若水淡淡一笑,眼底捎带些许不屑。

徐皎月终于起身,她没走到桌边,却朝淑嫔走去。

淑嫔是皇帝新进的秀女,因一手好琴艺及歌喉颇受皇帝喜爱,这些日子分走不少秦贵妃的宠。

对她,秦贵妃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的,本想给她点颜色看看,没想到她竟然怀上孩子。有萧承阳亲娘的前例,皇太后把淑嫔接到身边照看,使得秦贵妃不敢轻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