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姝戈以扇托腮,闭目沉思的时候多了起来。这在同届考生看来是在琢磨学问,细推考题,却不知她时常开着列表,蹭别人WiFi……
最后她挑挑拣拣,终于找到了‘经史策问’的巅峰,过后打听,原来那官员是十年前的三榜进士,头名状元!
这算是两状元狭路相逢了,但林姝戈很有信心自己会赢,因为她在那官员的底下还发现了‘扣政出题’等技能,也就是说,这位官员很有可能参与了这次科举出题……
怎么考才能考得过出题人?
无解,下一题。
‘诗赋律算’比较为难,因为本朝偏重经义,诗词歌赋、律法算学都属于杂学,因此统计下来,赵承志的‘高级’已是最优选项。
林姝戈却不知足,考虑过后,她决定分类击破。
三类巅峰,其中‘诗词歌赋’在湖心泛舟的隐士身上找到;‘律法刑典’在积年的老吏手里掌握;与本省最大商行的掌柜会面后,林姝戈转存好‘算学术法’……
八月,桂花飘香,乡试开始。
……
出了贡院大门,林姝戈瞧见赵承志,他旁边李宛宛温柔依偎,而他本人意气风发,看过来的视线中暗含挑衅。
原来李宛宛离家出走后就去找了赵承志,随后一直跟在他身边。
林姝戈呵呵一笑,上了马车。
赵承志本不是情绪外露的人,只是院试被夺了案首,这让他心有不甘,此时乡试结束,他才又重拾信心。
墨义经典,只要背得熟练就够了,可‘经史策问’、‘诗赋律算’,不但要熟读苦练,还要有天赋。他的每一项都不弱,就连他的恩师也对此称奇。他不信林殊戈方方面面都能超过他。
回想了一遍自己答的题,因是乡试不是会试,策问的占比很小,论述经义的较多,主要是考察考生能不能理解圣人之意。而他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又是炳炳烺烺,月章星句,想必能得考官青眼。律法刑典他同样背得熟练,唯一有缺憾的,是算学最后一道,因时间不够,他只能粗写过程,点到为止。
不过,这足够了!
赵承志目光彤彤,露出自己的野心来。李宛宛是他的,解元,也是他的!
……
桂榜揭露前日,赵承志稳坐于客栈大厅,只等衙役来报喜,李宛宛则点了一桌子好酒菜,为他作贺。
两人喝得开怀,眼角眉梢都在暗情达义,只是苦于大庭广众,唯有先行忍耐。
差役果然来了,却不是来报喜,而是来送灾。
手中拿着枷锁的差役大声念道:“今有广临县人,林殊戈状告广临县赵承志,引诱未过门妻子李氏宛宛私奔……”
赵承志脑袋‘轰’的一声,没想到林殊戈会在今天来这一出,难道未婚妻跟人跑了的他不会更丢脸吗?传出去就是被戴绿帽啊,林殊戈竟也不在乎?
赵承志稳了稳情绪,律法他是熟的,没什么证据,目下这样的状况根本没办法定他罪,最多让他丢个大脸罢了,林殊戈图什么?
对了!赵承志已经转过弯来,这件事一出,哪怕没有真凭实据,扯上这种香闺艳事,他的风评就差了,自视清流的,谁敢与他结交?而林殊戈虽然也大丢脸面,但他毕竟是受害者,因此也只是丢脸面而已……
这是自损八百也要杀敌一千!
赵承志还想到了这次乡试,林殊戈这是想借流言让他没法中得解元?
这实在是很低级的小伎俩,不过若是传到主考官那边,还真说不准了……
林殊戈小人着实恶心!
赵承志沉脸细思,不愿在这种时候担下恶名,他要捅破林殊戈借状告来污他文名的事。
这不是鱼死网破,而是既然免不了陷入泥沼,不如拉多一人下水。
到时候流言迭出,说不定他反而躲过一劫。
于是赵承志不急着回应差役,反而拱手沉声向客栈围观的学子道:“请各位学兄作个见证,赵某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今日这出,全是林殊戈为污我文名而设下的圈套;而我身边这位李小姐,与我是兄妹情谊,林殊戈为小人之利,致其清白名声不再,不是君子所为!亦不是大丈夫所为!”
围观者骚动起来,恰林姝戈走进店,听了赵承志的话,似笑非笑:“赵兄说我是为了污你文名,可我记得院试时我才是案首,我有什么必要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