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婉笑着说道:“这样正好,崔姑姑可帮了大忙呢。”
她原本准备搭乘婆子们坐的驴车,只不过她的奶嬷嬷张氏说有碍身份,一定要等马车修好再走,恰巧崔世君经过,还好意邀她同行,莫婉也便一口应下。
奶嬷嬷张氏看到莫婉要上崔家的马车,她张了张嘴,刚要说话,莫婉已然走到崔世君身旁,阿杏伸手扶着莫婉上车,莫婉笑了一声,回头望着自己的贴身丫鬟,嘴里嗔道:“当真是没有眼力,还不过来扶我。”
她那两个发楞的丫鬟一怔,三步并做两步,连忙上前扶着莫婉上了崔家的车。
随后,崔世君也上了马车。
眼见如此,莫家的管事嬷嬷打发余下的仆妇们上了驴车,跟在崔家的马车后面,一行几乘车马,往清华观而去。
马车不急不缓的行在通往观里的山路上,崔世君和莫婉都是各自家里的当家人,两人说起闲话,竟是意外的投机,崔世君听说她是给弟弟求签,说道:“既是求高中的签,何不去状元庙?听说那里的庙祝,卜卦十分灵验呢。”
“去过。”莫婉笑了笑,她对崔世君说道:“为着他要考学,长安城大大小小的寺庙都求了个遍,就剩下这清华观还没去,恰逢今日天气好,我便带着家人来了,一来是给他求签,二来就当是散心。”
崔世君很能体会她的心思,如今撑起莫家门楣的只有东郡侯,况且她家并无有力的亲友帮扶,莫婉自是满心期望着莫少均高中,能为家里争口气。
“莫侯爷小小年纪就中了举人,像他这样的好儿郎,京里也没几个了,此次科考一定能蟾宫折桂。”崔世君柔声说道。
莫婉闻言,微笑说道:“那就借姑姑的吉言了。”
一路闲聊,马车到了清华观山腰,她们一行人下车步行,一路边走边聊,倒是并不觉得很累,走了半日,等进到清华观,仍是志文和志明二人出来相迎,彼此都是熟人,互相问侯一声,崔世君先陪着莫婉去求签。
且说二人洗手奉香,莫婉先从签筒里摇了一支签,她转头看着崔世君,说道:“姑姑何不也求一支签?”
崔世君近日并无甚么心事要求,只是听了她这话,少不得要凑趣,于是顺从的抱着签筒摇了几下,只待签子落地,她捡起一看,却见上面写着一句签语:枯木逢春又发芽,百般好事到君家,心中纵有忧疑事,胜如云开见日霞。
她不解其意,暂且收起签子,问道:“莫姑娘求的是甚么签?”
莫婉抿嘴一笑,把签子递给崔世君,崔世君接过来轻声念道:“长江浪暖鱼争战,空谷春回花正开,得地得时须进步,好将踪迹出尘埃。”
这分明是上签到,崔世君笑道:“我虽不通文墨,却知道这是说莫侯爷要高中呢。”
莫婉亦喜上眉稍,两人说话之际,志文进到大殿,他对崔世君说道:“崔姑姑,宁国老侯爷听说你来了,请你过去一趟。”
崔世君微微有些诧异,这宁国老侯爷常年四处云游,不想他还在清华观里?
另一边的莫婉起初没想起志文口中的宁国老侯爷是何许人也,思索片刻,便记起这人的身份,她对崔世君说道:“崔姑姑既是有事,就先去忙吧,且不必管我。”
崔世君暗道,宁国老侯爷请她过去,八成还是为了宁国侯的婚事,心里如此思索,崔世君向莫婉歉意的一笑,将求来的那支签子重新插到竹筒里,随着志文走出大殿。
宁国老侯爷霍云在清华观有一处独住的院子,他天生爱静,那院子离主殿颇有些距离,志文和崔世君走了半日,方才到了,志文推开院门,朝着里面喊道:“老侯爷,崔姑姑来了。”
宁国老侯爷原本背对着他们,他听到声音回头,视线落在崔世君身上,淡淡说道:“来了。”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熟稔,这让崔世君有些意外,她和宁国老侯爷霍云分明只见了两三回罢了。
志文把崔世君带到,便退了出去,院子里只剩崔世君主仆和霍云,地上湿漉漉的,崔世君看到他脚边那几丛兰草上挂着水珠,在此之前,霍云正在给花草浇水。
水还没浇完,霍云和崔世君打完招呼,又回身浇水,崔世君等侯了小片刻,才见霍云放下花壶,他对崔世君说道:“坐吧。”
不远处的柿子树底下安放着石桌石凳,地上放着一个小炭炉,炭炉上的铜壶还在冒着热气,崔世君不敢先坐,直待霍云坐下,她才在他身旁的石凳上落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