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姥姥把带来的礼品送上,两条猪腿肉,两坛松花酒,两盒六安瓜片,并有两匣点心,一共四样儿,她笑着说道:“崔姑姑,你我二人相识多年,夏小哥儿要是不好,我是决计不会坑害二姑娘的,你尽可去找邻里打听,夏小哥儿为人爽快,又最是个热心仗义的,只是有一头,他老子娘走得早,二姑娘若是嫁过去,恐怕就要累她操持家中庶务了。”
赵姥姥这话还有另一层意思,崔世柔是因生不出孩子,才和前面的丈夫和离,夏家爹娘走得早,家里也没别的长辈,到时连传宗接代这一层的顾虑都没了。
其实依着赵姥姥来看,夏小清生得高高壮壮,家里又不是没钱,凭他自身的本事,想找个甚么样儿的媳妇找不到?只是他就是看中了崔二姑娘,夏小清来找赵姥姥说媒时,赵姥姥还暗自嘀咕,要是崔世柔单单只是和离也就罢了,偏她还生不出孩子,只不过夏小清自己毫不在意,还说只要帮他说成了这桩亲事,一定会包一封厚厚的谢媒钱给她。
赵姥姥数着夏小清的好处时,崔世君一直细细的听着,听完之后,她看着徐姨娘,徐姨娘却朝着她摇了几下头,那崔世君便笑着对赵姥姥说道:“赵姥姥,多谢你记挂着我妹妹,不过她刚刚和离,眼下没有心思想着再嫁的事,这趟劳你白跑了。”
赵姥姥吃了一惊,要她来看,崔世柔不能生养,和前夫和离,如今夏小清能看上她,简直是她前世修来的福气,她怎么倒还挑拣上了?
心里这么想,赵姥姥嘴上却笑道:“崔姑姑这话说的,咱们共事多少年了,我惦记着二姑娘也是应当的,不过你也要劝劝二姑娘才是,像夏小哥儿这么好的人家,错过这个村儿,可就没那个店了。”
崔世君对她笑道:“我虽是她姐姐,终归还是要她自己喜欢。”
夏小清听出了崔世君的意思,他先是有些灰心,随后站起身,朝着崔世君说道:“大姑娘,劳烦你跟二姑娘说一句,我等了她七八年,不怕再等下去,反正我是娶定了她。”
说罢,他昂首阔步的出了大门,那赵姥姥一急,拍着大腿说道:“哎,夏小哥儿,你急甚么呀……”
她追了上前,跑到门口时,赵姥姥又想起来,她回头对崔世君说道:“崔姑姑,过两日我再来找你说话。”
赵姥姥追着夏小清出了崔家的大门,正屋只剩下崔世君和徐姨娘,崔世君问道:“世柔呢?”
徐姨娘回道:“在老姑姑屋子里。”
她犹豫了一下,说道:“大姑娘,要我来说,这个夏屠夫虽说是个莽汉,看起来像是忠厚老实的人呢。”
是不是忠厚老实的人,崔世君尚且还说不好,不过他对妹妹的一片赤城之心,倒有些打动崔世君,她没有多说,只望着外面的日头,说道:“都这个时辰了,我还得去衙门里当差,姨娘把夏小清的话带给世柔,我先出门了。”
徐姨娘送崔世君出门,转身回了屋里,往老姑姑的院子里去了。
且说,因着莫婉重病,又不知她病到甚么地步,崔世君难免为她悬着心,可惜她又见不着莫婉,是以崔世君只好打发阿杏守在东郡侯府后门,指望着能遇到相熟的人,哪怕是问问莫婉的病情也好。
阿杏一心等在东郡侯门口,直等到后晌,还一无所获,就在她以为要白忙一场时,竟真叫她撞上一个熟人。
第30章
说来也巧, 莫婉院子里有个扫洒丫头,名字唤做红霞, 因着她和阿杏年龄相当,阿杏随着崔世君到侯府去时,与她说过几回话。
那阿杏看到她走出后门, 心里不禁一喜, 她连忙跟了上前,直到没人的地方后, 阿杏出声喊住她, 红霞唬了一跳,看到时阿杏时, 说道:“原来是阿杏姐姐。”
阿杏没说她是专门等在此处的,只道:“我路过这里, 看到是你, 就叫住了你。”
说着,她又问:“你不是在莫姑娘院子里当差么,她那屋子里等闲离不得人, 你这会儿怎么出府了?”
听了她这话, 红霞眼圈儿一红, 她道:“我爹前日没了, 姑娘院子里嬷嬷叫我挪了出来。”
阿杏这才发觉她身上戴着热孝,想来是亲爹没了, 她身上重孝, 恰逢莫姑娘病重, 侯府的管事嫌她晦气,便将她打发回家了。
阿杏拉着她的手,说了几句安慰的话,问道:“听说你们姑娘身子不大好,我们姑娘几次想上门去探望她,不过侯府门口的小幺儿拦着不让进,说是怕打搅了姑娘静养,不知你们姑娘身子到底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