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柔嘉感叹道:“都是一场空,可有几个人能看够,淡然处之。咱们不要想得太远,将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了,你我至交好友,我们能看着徽君长大成婚,说不定以后还会有孩子,或者可以做别的事情,对不对?”
王沅使劲摇摇头,让自己清醒过来,“你说的对,就算到头来都是一场空,那也要让自己过得更好。”
公孙柔嘉笑道:“或许有一日冯氏还会回来呢,人生的机遇谁也说不准的。”
王沅回到明光殿,就看着李湛与徽君在院子里跟小白玩。李湛拿着一块猪骨头去逗弄小白,小白一跳一跳的,时而还能站着两只腿走几步路,徽君在旁边哇哇大叫:“小白,撑住,再多走两步!”
李湛将骨头扔给小白,也很兴奋地说:“小白,撑住!”他满脸都是笑容,像个孩子那么快活。
第121章
王沅拍拍手, 唤了一声:“小白!”
小白连骨头都不要了,汪汪两声就往王沅身边扑,在她的脚边蹭来蹭去。徽君骄傲地说:“小白最喜欢娘了。”
果然李湛喊了两声小白,小白根本不搭理他,只是围着王沅转。王沅弯腰揉揉它的头,小白立刻在地上打了两个滚,把肚皮亮出来,细声细气地叫唤。王沅再揉揉它的肚皮, 它简直乖地不得了,任摸任揉。
玩够了, 王沅收回手, 说:“小白, 自己去玩儿吧。”小白仿佛能听懂人话,站起来,一溜烟地跑远了。
鼠尾知机, 见李湛携着王沅的手准备进屋,忙走到徽君跟前,笑眯眯地说:“五公主,您昨日不是说想要去后院里跟两只孔雀玩吗,奴婢陪您去吧?”
徽君看看父皇与娘,又想了想, 还是决定先跟着鼠尾去看孔雀。王沅叮嘱道:“鼠尾, 你看紧些公主,别让她太顽皮, 小心那两只孔雀伤到她了。”
鼠尾牵着徽君,笑着回答:“娘娘,您放心,奴婢一定会注意的。”
李湛与王沅一同进了屋子,王沅给他斟了一杯温茶,然后把女儿夸了一遍,“徽君可聪明了,记忆好,她才三岁,急就篇就可以完全背下来,已经认得好多字了,比我小时候都不差什么,我还打算再教她些别的东西。”
李湛伸手把她拉到自己膝盖上坐着,笑道:“朕看你应该是随了你母亲那边。姚氏是书香世家,多出大儒。王翁不爱读书,朕还真怕徽君学她外祖父一样了。王翁不错,但朕私心还是希望女儿是个才德兼备的淑女。”
王沅挑眉看了一眼他,“但愿徽君能入陛下所愿吧。”
李湛提了王沅的舅父姚彦来,“姚长史是忠臣良吏,直言敢谏,这样的人才朕希望越多越好,姚长史之长兄如何?”
王沅实话实说:“大舅父沉迷于书中,才识是有的,但他对仕途不感兴趣,至于其他的表兄弟,我不太知道。”
李湛并不失望,他日可召姚氏兄弟子侄进宫一见,何愁不能找到良才,他又想起一件事来,对王沅说:“朕打算加封姚长史为太子太傅。”
虽然太傅只是名誉头衔,但确实代表着李湛对姚彦的信任,王沅还是挺为舅父感到高兴。李湛道:“不止姚彦,还有乐陵侯,这二人都是朕的肱骨之臣。”
王沅暗忖,乐陵侯与姚彦的身份又有所不同,乃是李湛是舅父,正经的外戚出身,看来李湛重用姚彦,但是又不愿意儒臣势力过大,让石坚与姚彦互相制衡。纵观史书,只有贤明的帝王才能平衡两者的关系,否则就会造成威权旁落,只是不知道未来的太子是否能够完全掌握这两股势力呢?
李湛现在志得意满,朝政大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虽然有些累,但他心里舒坦,再也不会有人让他有芒刺在背的感觉了。这会儿有空闲,他与王沅同看起一本风土游记来。
鼠尾带着徽君出去玩了好一会儿,徽君兴冲冲地回来了,在门外就听到她的声音:“父皇还在吗?”
王沅立刻从李湛的膝盖上下来,整理了下衣饰,嘴角含笑,端正地坐在一边的椅子上。徽君冲进来,一手握着一根斑斓的孔雀羽毛,对着王沅与李湛讨好卖乖,“漂不漂亮?这是我送给父皇的生辰礼物呢!”
王沅问道:“徽君,这是你从孔雀尾巴上扯下来的马?”
徽君摇摇头,鼠尾笑着解释道:“娘娘,公主可喜欢那两只孔雀了,不忍心伤害它们,这是孔雀自己掉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