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没有吧,没看见他上楼。”
“这个臭小子,把家当成什么了,大年三十玩到半夜三更还不回来……”
林建章像以往无数个醉酒的夜晚那样开始絮絮叨叨,林晓薇简直怕了他,拿了几个橙子赶紧撤了。
林阳终于赶在十二点之前回了家,当电视上的倒计时数到零点时,林建章点燃了摆成一条直线横穿院子的炮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瞬间响彻云霄。
不管你高不高兴,新的一年还是来了。
☆、第6章:催婚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陈慧就摸黑上楼来敲林晓薇的门,问她要不要跟她一起去“仙姑庙”,说这几年家里事事不顺,一定要去问问“仙姑”看是怎么回事。
“我不去,要去你自己去。”林晓薇眯着眼睛躺在被窝里,一脸被人扰了清梦的不悦。
大年三十闹成那样,谁心里都不痛快。陈慧昨晚失眠了一个晚上,两只眼睛挂着大大的黑眼圈,精神却异常矍铄:“你都快三十了,去求个姻缘吧,没准今年就能嫁出去了呢,听说那个仙姑庙很灵的。”
林晓薇死猪不怕开水烫,含含糊糊地说:“拜托,我今年才二十八,不着急。”
陈慧一听就火了:“不着急?晓茵的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你还不着急,你们一个个的能不能让我省点心啊?我还想多活几年呢!”
林晓薇的瞌睡虫快要被她打散了,不耐烦地说:“妈,你烦不烦啊,大年初一要死要活的?我不信这些,你想去就自己去,不要来烦我!”
陈慧叫不动她,气冲冲地下了楼。
林晓薇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结果没多久,又被一群讨要红包的熊孩子吵醒,只好睡眼惺忪地从床上爬起来,拉开抽屉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挨个发了一遍。打发完熊孩子,又缩回暖烘烘的被子里继续当她的树懒,直到肚子饿得受不了了才肯起床。
林阳比她更夸张,一直睡到快要吃晚饭的时候才起床下楼。饭桌上的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头顶上仿佛罩了一层阴霾,谁也没有说话,死气沉沉的。聪明的孩子有时候比大人还要敏感,更懂得察言观色,经过昨天那么一闹,林晓薇的两个侄女变得比平常安分多了,也不要人喂饭了,老老实实的吃着碗里的饭菜。林阳闷着头风卷残云般吃完了饭,放下碗筷又出去了。
林阳刚出门,陈慧便开口了:“白天睡觉晚上出门,父母不理,孩子不管,这哪像是回家跟我们过年?小赵,他每天晚上回家那么晚,你怎么也不管管?”
林晓薇看向弟媳,只见她闷闷地低着头吃饭,没有看父母,沉默了半晌,方道:“你们都管不了,我说他,他就会听么?”
陈慧突然就来气了:“你还真是没用,自己的男人都管不住,就等着被欺负吧!”
他们同意林阳早婚的原因之一,就是想有个老婆来约束他。不承想,他娶的这个老婆脾气好得不得了,三棒槌打不出一个屁来,要管他谈何容易。
林晓薇有些无奈地想,自己的儿子自己都管不了,反而责怪媳妇没用,这难道是中国婆婆的通病?之前陈慧也在她面前发过牢骚:“林阳很聪明,本来也是块读书的料,之所以那么早不读书,我看大部分原因跟小赵有关。当时他们在学校早恋,是小赵先辍学去深圳打工,然后林阳才跟着辍学的。”
林晓薇觉得陈慧的这种逻辑纯属无赖,政治书上说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有道是“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林阳不读书是他自身的问题,归根结底也是家庭教育的失败,陈慧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当然,林晓薇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要让没文化又顽固的母亲承认自己错了,比让母猪上树还难。
大年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林晓薇的七大姑八大姨全都回来了,顺带各种“老表”——表弟表妹表侄女等等,看着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样子,林晓薇仿佛回到了很久以前那种鸡飞狗跳的大家庭生活。
晚饭是在林建民家吃的,全家老小一共三十多号人,要置三张大圆桌才勉强坐得下。新年的团圆饭,总免不了各路“好管闲事”的亲朋好友对你的工作、生活指指点点,把她们并不成功的人生经验热情的传授于你,而你还必须装作虚心接受的样子。平时互有嫌隙的亲戚,私下里不知说了对方多少坏话,在这一天全都神奇的“化干戈为玉帛”了,大家都很有默契的一起表演“相亲相爱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