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周期塞尔威亚能迅速崛起,一方面因为这支队伍经过几年的磨合,技术日渐成熟细腻,失误减少,更重要的原因是萨维奇的成长。
娅典时,萨维奇和博其拉塞拉一样,都是国家队的一年级新生。
当时塞尔威亚的当家球星是洛维奇。洛维奇是典型的欧洲攻手,身体素质出众,力量很大,但她球路变化不够多,时间一长容易被对手猜透。尤其是球队只有她一个进攻点的时候,成绩自然不会太好。
但是娅典之后,萨维奇迅速成长,很快成为队内最具得分能力的球员,到了现在萨维奇已经取代洛维奇的地位,成为塞尔威亚的头号当家球星,而洛维奇则成为二号。
对于排球来说,只有一个得分点的队伍不可能成为最强的队,但是如果有了两个非常稳定的得分点,那就一切都有可能了。
娅典周期,华国队不但有钟玲这个大杀器,还有云菲扬这个一流的攻手,所以当时的华国队可以战胜世界上任何一支强队。
但是云菲扬退役之后,华国队迟迟没能找到能真正代替云菲扬的人,华国稳定的得分点只剩下钟玲这一点,华国的成绩不可避免的下滑了。
从娅典到京都,华国失去了一个优秀的攻手,成绩下滑了;从雅典到京都,塞尔威亚多了一个天才攻手,大赛夺冠了。
两届奥运会,两次半决赛。
四年之后,欧洲重炮火力更猛,华国功夫却似乎日渐式微。
在娅典,华国功夫更胜一筹,笑到了最后;在京都,两队再次狭路相逢,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比赛胜负难料,而且似乎塞尔威亚赢面更大。
但这次,球迷的心情已经大大不同。
华国既然逆袭战胜强大的米国,当然就可能战胜塞尔威亚。
虽然比赛结果难以预料,但只要有赢的希望,球迷就有了可以呐喊加油的动力!
球迷就是这么容易满足的生物!球迷的生命力就是这么顽强!
最后的结果再次给了华国球迷惊喜。
华国队竟然真的又赢了!
这可是塞尔威亚啊,这可是去年世界杯的新科冠军啊!
最重要的,这可是半决赛,奥运会的半决赛啊!
华国队赢了,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华国女排进决赛了!
继四年前娅典奥运会之后,华国女排又一次闯进了女排决赛!
这意味着,华国女排最少可以得到一枚银牌!
这更意味着,华国女排作为卫冕冠军,真的可能在家门口再次夺得奥运冠军,实现前无古人的伟业——卫冕奥运冠军!
奥运会开始之前,媒体和球迷也提到过卫冕这个话题,但那时这更像是一个美好的愿望,高高地飘在天空。
虽然美好,但也很虚幻。
等到奥运开始之后,很快就没人再谈这个话题了。
就华国小组赛的表现,再自信的球迷也不敢再提卫冕冠军这个话题了,小组都要出不了线了,还谈卫冕那已经不是自信而是自残了。
但是现实就像一位霸道总裁,就是这么地难以预测握,就是那么地酷帅狂霸拽!
短短地一个礼拜,华国女排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突然从山底又冲上了山顶。
华国女排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了!
球迷只感觉这两场球华国女排打得感觉不一样了,但大多数人说不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专业媒体则分析了华国打法上的改变,指出这两场球华国赢在加强了跑位,增加了有效进攻点。
只有杜迦行最清楚自己改变的是什么。
其实现在他做的就是在女排现在的打法体系中融入了华国女排传统的打法。
最早的时期,华国女排队员并不像现在这么高大,当时华国女排也是亚洲女排的特点,身高力量和欧美球员比不是很突出,但脚下灵活移动快,当时华国女排黄金一代之所以能夺得奥运金牌,就是依靠灵活的跑动进攻和顽强的防守。
但那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现在随着形势的发展,排球运动员越来越高大化。
这方面华国本身就是典型代表。
这些年,由于经济的发展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华国人的平均身高突飞猛进,女排队员也是如此。
三十年前的黄金一代,大都是一米七几到一米八几,超过一米八五的都算高的。
而现在这十年的国家队队员,有一半以上身高超过一米九,而钟玲一米九七,江怡一米九八,都是近两米的身高,海拔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