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试中,四个半小时的时间是那么的短暂,等从考场爬出来的时候,中国队这六只全都吐着舌头,耷拉着脑袋,大汗淋漓,全身虚脱。
“来,咱们说说。”
霍青小心翼翼地瞥了方若华一眼,招了招手,六个人自动自发地围在一处。
他们也用不着担心对题之后影响明天的考试,反正自己考什么样,其实心里都清楚。
那题会做还是不会做,难道能没点数?
“啊!”
六个人写完自己的答案,霍青瞥了方若华一眼,一头扎桌子上哀鸣,“你居然每道题至少写两种解法,第三题还写了四种解法,你哪来那么长的时间!”
话说,他第三题差点没做出来好嘛,最后迫不得已,直接用了大学的方法……
“肯定要扣分的。”
霍青叹气。
国际奥数竞赛都是要求学生尽可能使用中学的方法来完成问题解答,当然,不是不允许超纲,但是并不鼓励,反正一定会扣分。
别看他们练习,学习的时候,各种超纲的,大学的题目也没少涉及,多少要了解,但是真正考试,还是要求使用中学生的方法。
可是没办法,扣分也比做不出来得零分强
方若华不理他,没多一会儿,童思瑶也一脸犹豫地过来,“若华,你帮我讲一讲。”
说起来童思瑶也是倒霉,今年的题目正好涉及到了她非常不擅长的三角函数问题,她还没下场就手足发颤,脑子里一片空白。
方若华看了看童思瑶的答题:“你想用反演的方法来解?”
童思瑶蹙眉,轻轻点头。
“这思路没问题。”
方若华一步步检查童思瑶的答案,先把失分点圈出来,然后直接给她补充完整。
童思瑶的脸上不禁流露出一丝沮丧。
在集训队的时候,他们都知道方若华每次做题都考虑得最全面,显少有失分的地方,看别人的答案,也一眼就能看出失分点,通常八九不离十。
看着自己写出来的那一部分,并不算全面的答案上就冒出来四个红圈,她就知道这次恐怕不太好。
第二题也许能得五分,最后一道题她恐怕只能得两分。
好在童思瑶别的优点且不说,最大的优点是在数学上的韧性和稳定,别看第一天的考试不太理想,到第二天上了考场,一拿到题目,昨天的郁闷就一丝也不剩,顺顺利利完成自己的答卷。
两天后,国家队以198分的总成绩名列第一。
方若华更是以满分的成绩获取金牌,她也是这一次的国际比赛中唯一一个满分的学生。
第815章 圈子
成绩一出来,主试委员会的所有成员都有一种自己输了的感觉。
“方若华?中国人在数学方面,真是由始至终的不掉链子,今年这又是个新人冒头!”
明明在考试之前,各国领队们做题的时候,都说第三题特别难,就是他们这些数学家来做,在短短四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哪怕只做这一道题,都会觉得有些艰苦。
于是下了结论,这一次考试能拿满分的估计没有。
结果方若华这个第一次参加竞赛的姑娘就以四种解法拿了满分!
真是一巴掌甩在出题组的脸上去,让本来特别得意的美国出题组半天都没敢再嘚瑟。
中国队这边到是习惯了。
要不怎么说方若华是大姐头呢,肯定要比别人都牛气,才配得上如此威风凛凛的称呼。
霍青看了自己的得分,36分,只扣6分,总体成绩还算不错。
领队和副领队也挺高兴的,虽然金牌这东西他们已经拿得手软,但是在国际赛场上压服其他国家的队员,全体中国队成员得到金牌,载誉而归,别管来几次,他们还是高兴。
宣传的时候,自然要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要说重在参与,并不苛求金牌,可是拿了金牌,拿了第一,难道还有不高兴的道理?
反正俩领队十分得意,连和委员会其他人说话的时候,脑袋都抬得几乎能看得见下巴尖。
领队们如何,是领队们的事,参赛的各国队员们到是相处颇为和谐。
他们大部分人都很熟悉,经常在各个竞赛场见面,说起来可能只有彼此才是朋友。
毕竟像方若华这样的选手不多,学奥数的,大部分从很小的时候就进了这个坑,每天徜徉在补习班和赛场上,能接触到的小伙伴都是他们同一个圈子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