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_作者:弄雪天子(1430)

  皇帝闭了闭眼,到是镇定下来,轻声道:“走吧,不光是义忠亲王会找父皇哭,我们也会。”

  一连半个多月,方若华都是住在宫里,太后走到哪儿,把她带到哪儿。

  半个月后宫里放出去一大批宫女,还有不少太监出宫荣养,方若华这才和康亲王一起回到王府。

  宫里发生的事不能外传,外面那些勋贵大臣们,唯独知道的只有这位康亲王妃深得太后喜爱,便是正经的儿媳妇皇后,在这位面前也得退一射之地。

  一时间指望巴结康亲王妃的人越发多起来,种家也跟着水涨船高。

  种大将军都急得牙疼。

  自从他年老体衰,从战场上退了以后,好像就再没享受过这等宾客盈门的待遇,但他是半点都不高兴,更不稀罕,他只牙疼地连身边久不动用的亲信也派出了京城。

  种灵那丫头要是再不回来。

  假王妃要在京城翻了天。

  种桓现在回想旧事,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脑子让门给夹了,怎就想出那么个馊主意,以康亲王和陛下与灵儿的情分,他直接全盘托出,康亲王也会为灵儿周全。

  到时候只说罹患一点小病症,拖延一下婚期便是,怎会闹到如此地步?

  种桓最气的还是自家那丫头,大婚之期前一夜,你闹这等幺蛾子,一点反应时间也不给他这个当爹的留,他就是有三头六臂,又怎能安排得天衣无缝?

  虽然有不少杂事打扰,但方若华的修行进展却让她很是满意。

  而且,还没借太多康亲王府的光,就在京城发展出一份小事业。

  太后亲口同意的,让方若华于皇城内建道观,选址已经选好了,就在御街和朱雀大街中间,那地方原是长公主清修之地,后来长公主嫁了人,地方便空下来,太后连地契带里头一些下人的身契都给了方若华。

  方若华也是反复考虑过,才决定要建这座道观,一来她修行有点上瘾,这辈子的精力估计都要耗费在修行上。

  二来,如今女子受到的约束十分严重,想四处走动都不可能。

  出家的女道士却是例外。

  此时勋贵人家都崇道,道士的地位很高,若是有名气的,便是见了皇帝等也可不跪。

  这些道观固然有很多根本就是藏污纳垢的地处,但正经的道观,大部分人都尊重。

  方若华怎么想,怎么觉得自己比较适合走这一步,还省去将来被人操心婚事的麻烦,挺划算的。

  正好,闲暇时她炼了几炉药,都是最基础的丹药,像补气丹,补血丹,排毒丹一类。

  方若华的修行百科里,都没有认真给这些丹药命名,大家都是随便叫的。

  比如说补血的小红药丸,补气的中蓝丸子等等。

  炼好了扫到随便什么木盒子里一装,反正不怎么值钱,炼起来也是工业化大批量,不费劲。

  方若华自己炼丹炼得这般辛苦,草药又那么贵,却是不肯敷衍了事,随便哪种都给取了比较妥当唯美的名字,又拿玉瓶装好,很是注重包装。

  其中一种药能涤荡身体表层污垢,服用可让人容光焕发,就叫了焕颜丹,算是第一种成药商品。

  换了旁人,想要把药献给太后皇帝什么的,让皇帝给打个广告,那可不怎么容易,方若华也是赶巧,给太后诊脉,顺便推荐自己炼的药。

  反正太后试过就再也离不得,也不是说就能返老还童什么的,但是衰老的皮肤再一次变得光滑有弹性,身为女人,对这种事总是特别敏感。

  如今太后每天闭上眼睡觉前要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从玉瓶里倒出指盖大小,莹白色的药丸,含在嘴里含小片刻,再以温水吞服。

  她老人家这般喜欢,宫里那些太妃,太嫔,还有皇后,妃子什么的,自然是个个说好。

  以至于方若华的道观还没建好,就有那么一点名满全京城的迹象。

  ……

  苏州城外三十里,有一小小的古渡口,渡口旁边就是已经有两百年历史的月老庙。

  这月老庙早些年香火鼎盛,这两年因为有一伙水匪在周围流窜,又发生了一次水灾,这等鱼米之乡的老百姓也陆陆续续迁徙走,人少了月老庙也就日趋凋零。

  种灵坐在月老庙门口的大青石上,蹙着眉头,心里有点担忧。

  也不知道康亲王府那边怎么样了。

  她不是故意要让家里老父亲担忧,也不想要王爷难堪,但做人需恩怨分明,有仇不能不报,有恩也不能不还,当年她在京城行侠仗义,不小心落到那个采花贼王兆明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