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_作者:弄雪天子(542)

  原主从没有因为这个说过什么,虽然鸡都是她辛辛苦苦抽空余时间去找各种虫子,野菜回来喂,才喂得挺好,既然她不在乎,方若华也不说什么,揣着手跟在赵玉兰后头就出门。

  赵玉兰到是知道自己这么做不地道,难得给方若华一个好脸,把比较稠的菜粥给她喝,还给了一块儿黑面饼子,绝对属于稀罕吃食。

  方若华:“……”

  她不想吃!

  赵玉兰把剩下的饭盖在锅里,回屋叮咛她的宝贝金孙起来就吃,这才拎着锄头出门。

  大王庄靠山,土地比较贫瘠,每年的收成都不算太好,几乎年年都要靠救济粮勉强应付。

  此时正值夏日,暑气炎炎,今年雨水稀少,眼看着地里虽然不至于说是颗粒无收,可那秧苗让经年老农一看就不免灰心丧气。

  到是玉米耐旱,他们村种了不少玉米,再加上点红薯之类凑合着也能糊弄过去。

  方若华和两个女知青都猫腰蹲在玉米地里挥舞着锄头,汗水喷涌,前面一个梳着两条长辫子的姑娘,脖子显然腌了,通红一片,她老忍不住用手去抓,越抓越痒。

  黄素珍也在除草,以前从没有往这几个知青这边看,几个知青别管男的还是女的,做农活都不行,尤其是女知青,有些到大王庄都好几年了,可一天挣工分也就挣个五六个,跟那些孩子差不多。

  今天一看却有些意外,别人不说,方若华是真挺卖力,干活还仔细,动作虽说肯定比不上那些老农民,但是和村子里的年轻人比都算麻利的。

  而徐家老三媳妇是从来都没有下过地,赵玉兰还天天把她三儿媳妇当菩萨供着。

  黄素珍心下不平,咳嗽了声,高声喊道:“方若华,花小芳,何妮,你们来一下。”

  三个人扔下锄头过来,黄素珍一本正经地道:“过几天咱们村里小学要开学,县里的中学也要开学了,今年孩子多,书本有些不够用,你们几个不是初中生就是高中生,过去帮蔡校长抄抄书本,给你们算工分。”

  “哎!”

  几个女知青连忙答应,脸上都露出喜悦之色。

  地里好些做农活的都叹气,还有几个忍不住说了几句酸话。

  赵玉兰蹭一下站起身:“说什么呢,我媳妇好歹是高中生,你们大字不识几个的酸个屁!”

  别看她对方若华凶,但却是个护短的,自己嫌弃,自己骂可以,外人想让自家人吃亏,那没门!在村子里生活,也不需要什么温良恭俭让,退一步都会让人欺负到脑袋上来。

  黄素珍也扭头冷着脸怼:“就是让你们去,你们抄出来的书,你们自家的娃敢用吗?”

第359章 进城

  方若华默默翻开桌子上封面掉了一大块的语文课本,拿起钢笔在黄色的纸张上抄写——“……八年前风雪夜,大祸从天而降……”

  大屏幕上水友们嘻嘻哈哈看热闹,纷纷把自己找到的语文,数学,英语各类课本挂空间。

  方若华叹了口气,还真挺想拿正经课本出来抄一抄的,毕竟她熟悉,抄起来足够快,可惜只敢想想而已。

  大王庄这边根本没有英语课,县里也没有。

  如今各地的教材大部分都是自己编写,像大王庄这样的小村子,课本都找不全,但还算好,好些村子连个小学都没有,孩子想上学要爬山越岭,十分辛苦。

  三个女知青闷头苦抄,全神贯注,认认真真。

  在教室里抄书真比在地里干活清闲舒坦得多,虽然没有风扇,可周围有树,窗户一开,四下透风,很是凉爽宜人,而且一人一个搪瓷缸子,里面装的都是茶水。

  自从来到大王庄插队,她们这些女孩子喝到茶的机会简直少之又少。

  办公室的环境还真算不错,虽然桌子都是旧的,斑驳难看,明显找人打造,可她刚才经过教室,比起连桌子都是随便用砖头磊出来的教室,已经算是甚好。

  蔡校长端着水杯立在方若华身后,目光微微凝滞,渐渐露出一丝赞叹。

  方若华的字写得极好,连课本上的图画在她手里也轻而易举地被描绘出来,而且比课本上的印刷品显得更富有灵性。

  蔡校长叹息,这孩子有天分,可惜如今是没大学可读,否则读了大学出来,也许会很有大成就。

  村子里什么都少,纸张也要省着用,因为方若华抄得又快又好,字体工工整整,大小适中,没有错漏,也绝不浪费半片纸张,蔡校长看了更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