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不掺和(快穿)_作者:风流书呆(165)

  三姨娘找出一幅孟思的作品,骄傲道:“姐姐你来看看,这是孟思绣的牡丹花,你有什么感觉?”

  张惠不懂刺绣,然而只要是有眼睛的人,都能发觉两幅绣品的差别。她盯着女儿的绣布,颤声道:“我觉得咱家淡儿绣的牡丹花,比孟思绣的好上千百倍。”

  三姨娘舒心地笑了:“正是,淡儿的绣技或许还比不上孟思,但她的配色和画技,已远远把孟思抛到身后。似淡儿这种几可乱真的绣品,莫说苏杭一带没有,就算踏遍大周国,也找不出第二个相类的。一个顶尖绣娘,首先需要具备自己的风格,让别人一看见她的作品就能叫出她的名字。咱家淡儿尚未出师,却已经能够做到这一点,假以时日,必是世上一等一的绣娘。姐姐,日后你可不能再拿孟思来贬低咱家淡儿了,咱家淡儿不比任何人差。”

  正咕咚咕咚喝水的林淡连忙放下茶杯,挺了挺胸脯。她虽然对自己极有信心,却也是需要旁人肯定的。

  张惠高兴地连连点头,眼眶不知何时竟红了一圈。

  林淡心中酸楚,走过去拍了拍她的脊背,低低喊了一声娘。她既然来了此处,化身原主,就会把原主的家庭和责任担在肩上,也会让林家绣庄恢复往日的荣光。

  四姨娘摇头道:“三姐,你可说错了,什么叫淡儿的绣技比不上孟思?我观这幅绣作至少用了二十几种针法,其中还有叶锦绣独创的掺针和施针。叶锦绣乃前朝御用绣娘,素有针神之称。咱家淡儿能学会她的绝技,又哪里会比孟思差!”

  三姨娘盯着绣布看了许久,迟疑道:“你怎么能确定淡儿用的是掺针和施针?我看只是有点像罢了,要知道,叶锦绣的叶氏针法早已失传,根本无人会用。”

  四姨娘笃定道:“老爷曾送给我一幅叶针神的绣作,我日日观摩,夜夜钻研,怎会认不得?这就是掺针和施针,淡儿,你是怎么学会的,快告诉姨娘!”

  林淡跑到院子里,把自己的针线盒拿过来,坦言道:“我把叶针神的绣作剪开,一一寻找针眼并标注位置,这才学会了掺针和施针。不仅如此,我还剪开了苏绣娘的狮虎图和方绣娘的前朝楚平王小象,分别学会了她们的绝技鬅毛针法和开脸针法。喏,剪开的绣作都在这里,绣布上的黑色小点就是我标注的针眼,你们顺着针眼琢磨一番,也能参透其中关窍。”

  苏绣娘和方绣娘是与叶锦绣同一时代的另外两位顶尖绣娘,二人一个擅绣猛兽,一个擅绣人物,又各自发明了鬅毛针法和开脸针法,以展现动物蓬松细软的毛发和人物皮肤的纹理而得名。她们的作品风格与林淡一样,只讲究一个词——真实。如何做到绣品如真品,是二人毕生的追求。

  在孜孜不倦的追索和研磨中,她们终成一代大家,与叶锦绣一样,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因此,她们的作品很少出现在市面上,要么珍藏在宫中,要么珍藏在世家巨族手里,随便拿出一幅便可以卖出天价。

  林大福为了搜集这三幅作品可谓是豁出了老命,然而眼下,它们竟变成三块破布,随意地摆在林淡的针线盒里。

  三姨娘和四姨娘捂着胸口摇摇晃晃地坐下,张惠颤巍巍地拿起鸡毛掸子,努力告诉自己孩子是亲生的,要忍,一定要忍住!

  林淡见势不对,立刻解释道:“娘,两位姨娘,您们不要觉得可惜。这三幅作品固然宝贵,但更宝贵的不应该是绣制它们的针法吗?我把三位绣娘的针法学会了,以后便能绣出更多的花鸟图、狮虎图、人物小象。或许过个几百年,人们也会把我的绣作珍藏起来,唤我针神。你们觉得对不对?”

  “对,是这个理。”两位姨娘从心痛欲碎的感觉中挣脱出来,含泪道:“淡儿,你既然已把绣作剪开,就一定要好好钻研呀!”

  “姨娘放心,我已经钻研得差不多了。”林淡安抚道。

  张惠咬了咬牙,终是丢开鸡毛掸子,哭笑不得地道:“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我家淡儿有出息,娘比什么都高兴。三妹,四妹,你们也把剪开的绣作拿去钻研钻研,日后咱们齐心协力把绣庄开起来。今天淡儿已能出师了,咱们杀一只鸡庆祝庆祝。对了淡儿,你说你接了一个绣活,雇主是谁啊?”

  “是隔壁的杜小姐。她要去参加半月后的佛会。”林淡总算舒了一口气。她也知道父亲留下来的绣品都很珍贵,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随意破坏。但是技艺超群的绣娘均来自于刺绣世家,从不会把家传绝活授予外人。孟思之所以能扬名苏杭,也是因为她家学渊源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