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正在陈妈妈和石榴的服侍下用饭,见阿福来了,知道她还没有吃饭,便让人从自己面前的盘子里拨了一半过去。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淮安候府的事情,相比前世来说,今生张氏对阿福还算温和。至少不会时常冷着脸,动辄就骂上几句了。
出门的时候,马车等了一会才到,跟着来得还有负责马匹的管事。张氏原本挺好的心情被这事弄得心里有些不高兴,冷着脸问管事:“怎么回事?”
他这跑了一路,脸上都出汗了。听了张氏的问话,管事擦了擦额头的汗,恭敬的给张氏请了安,才道:“笙院的那位爷要马车要的紧,一时没有安排开。”
一听是笙院的事情,张氏的脸顿时就好了些,摆摆手道:“行了,我知道了。”
这承恩伯府,除了老伯爷和老夫人,也就笙院的那个她是不敢有任何怨言的。也就只有那不长眼的,还敢在笙院的门前叫骂。真要说起来,若不是笙院的那位不放在眼里,真要惹急了他,把人活活打死了也没人敢吱一声。
张氏冷笑一声,带着阿福上了马车。
马车出了城,朝着国清寺的方向而去。阿福坐在马车里,跟随着马车摇摇晃晃。张氏照样闭着眼睛靠在车壁上,没有打算理阿福的样子。
阿福看着张氏,脑中百转千回,有很多想要问的话,却又不知道该问什么。因为她知道,就算她问了,张氏也不见得就会给她解惑,说不准还会认为她多话呵斥一顿。就这样摇晃着走了大概两个时辰,才看到了国清寺的寺庙。
寺庙位于山坡上,从山底到山坡需要爬很长的一段楼梯。佛家讲究九九归一,这楼梯也修成了九九之数。在这里,不管是谁,就算是当今圣上来了,也是要下了轿撵拾级而上,别人自然不认为自己能比得上今上,于是每个来国清寺的人,都是在山脚下马车或者轿子,步行朝着国清寺走去。
因为到国清寺的人比较多,山脚下便会停了很多马车,就有那看得见商机的在山脚盖了茶寮子或者客栈,供来往的客人住宿喝茶,顺便照料马匹。
阿福从马车上跳下来,伸手就去扶张氏。等人都围上来后,这才簇拥着张氏朝山坡上走去。
今天的天气还算不错,路上行人熙熙攘攘,虽然风还算比较厉的,但也阻止不了人拜佛祈福的心。阿福抬头看着山坡上的国清寺,只觉心中因为一路憋闷而产生的燥气就慢慢的消失了,这才提着裙子慢慢走上台阶。
到了国清寺门前,张氏便带着阿福入了国清寺的大殿。
一入大殿就看到殿中高大的佛像,佛像微眯的双眼俯视众生,看着跪拜的众人,看起来宝相庄严,慈眉善目。
阿福跟在张氏身后跪在蒲团上,接过小和尚递过来的香,拜了三拜,便起身将手中的香放到香炉里。张氏跟着小和尚说了几句,小和尚便会意的点点头,带着张氏入了偏殿的房间。
阿福也想跟着进去,却被小和尚拦了下来,“施主,里面是我师父的会客室,未经通传不允许入内,施主请这边。”
却是把她让进了旁边的房间里。
阿福便问:“您师父是?”
“师父法号法明。”小和尚道。
原来这里面就是法明大师。阿福停了一顿,才在小和尚的带领下进入了旁边的房间。
房间的面积不大,除了中间桌子上摆放的佛像香炉还有木鱼供果蒲团以外,只有一个矮榻外加矮榻上的方桌,方桌上放着茶壶和盖着的茶盅,不过倒是很干净。
小和尚将阿福让到方桌上,给她倒了杯茶放在桌上,这才低头念了句佛道:“施主请用茶,小僧还需要去做事,施主有事就去大殿找小僧。”
阿福也跟着合拢双手,“那先谢过小师傅了。”
小和尚点了点头出去,帮着阿福关上了房门。
屋内顿时就静了下来。
阿福在房间内坐了一会,见张氏还是没有出来叫自己,便有些坐不住了。她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做,不能再在这里浪费时间了。若是没能见到法明大师,她这一趟就算是白来了。
阿福站起身,刚要打开门,外面就传来了脚步声。她一惊,立刻将门关上了。
那脚步停在她所在房间的门前。
会是谁?
阿福的心砰砰跳动起来。
她提起口气,还没有吐出来,门就被“嘭”的一声推开,站在门边的阿福被这推力撞的脚下一个踉跄。还没等她转过脸,去看推门的人是谁,脖子就被一只大手紧紧的掐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