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给她这大房生一个大胖孙子!
这时,吴军也停好了车,提着包裹上来了。
朱荣接过吴军手里的包裹,拿着手里的围巾,进了老太太的屋。她得把老太太带回来的东西一一归置放好。
“把针线篓子给我腾一个出来,把包里的零食给我放里面。”老太太对着朱荣的背影嘱咐道。
“妈,知道了。”朱荣转过身来应了老太太,这才又朝屋里走过去。
老太太四处张望了几眼,没有看见儿子的身影。
这马上就过年了,照理说儿子是不会出门做工了,这人呢?
“永年,你在哪儿?妈回来了!”老太太不停在各个屋里转着圈,一边大声喊。
吴军和翠华也跟在老太太身后寻找着大伯的身影。
“妈,我在这儿呢!”吴永年从院子后面的窝棚里出来应了声。
老太太领着两人往后院走。
在转角处就碰到了急匆匆赶出来的吴永年。
“妈,您回来啦?我还说赶明儿去接您呢!小军和翠华也来了?走,咱上堂屋里坐。”吴永年说着扶起老太太的手,朝外面堂屋走去。
“是小军找你有事商量,我就顺路一块儿回来了,省得你大冷天的再跑一趟。”
“妈,您看您这说得是哪门子客气话。”
说话间就进了堂屋。
老太太在上首的太师椅上坐下了,翠华拎起旁边的暖水壶,往奶奶手边的茶盅里倒上一杯热水。
“奶,今儿天冷,赶路又急。您快喝点热水暖暖身子。”
老太太端起茶盅喝了一口,翠华又转身往方桌上的茶盅里倒上热水,好让吴军和大伯也喝口热乎的。
老太太看着翠华忙碌的身影,满意的点点头。
她这两个儿子虽没有娶上一个让她满意的媳妇儿,不过她这孙媳妇儿是真不错。
又细心,又体贴,嘴巴又甜,还忒能干,也只有这样的姑娘能配得上她的小军了!
说起姑娘,还有她那孙女咋没见着人呢,自己这都回来了,咋都不出来打声招呼?
“儿子,杏儿哪儿去了?”
“小杏儿在后院的窝棚里看兔子呢,上次翠华给配那两只兔子,这马上要生了。那丫头紧张得很,一天到晚寸步不离的盯着。我这不也刚从那儿出来么。”
“真是没规矩,奶奶回来了都不出来打声招呼,没大没小的!”
翠华看着老太太又动了气,赶紧出来打圆场。
“奶,杏儿不是还小嘛。再说了,她平时有多紧张那两只兔子,你可是看在眼里的。再说了,您不也最喜欢那毛茸茸的小兔子么。到时候杏儿这窝小兔子生出来了,您可别偷懒哟!”
“就你嘴会说,啥都让你说了,奶还能说啥?嘴贫!”老太太别过身,假装生气不再看翠华。
翠华赶紧陪着笑脸,一张脸使劲儿凑到老太太面前,“奶,咱去看看那兔子吧。您还没见过兔子产仔吧?刚好我给你和杏儿讲讲要注意的事情。”
“您也知道,杏儿一个小姑娘家家的,给她说这些她也不明白。这事非得您来办不可,不然我可不放心。”
老太太被翠华一番恭维的话说得美滋滋的,顺着翠华的牵引就往窝棚走。
嘴里还嘴硬的念叨着,“我可是为了小兔子顺利生产啊,别以为是被你忽悠了。”
翠华一边点头,一边使劲克制着上扬的嘴角。
堂屋里就只剩下了吴军和大伯。
吴军赶紧从衣兜里翻出账本,将他和翠华在家里商量好的事情,仔仔细细的和大伯说了一遍。
吴永年随着吴军的叙述,盯着他的眼睛越来越亮。
他没想到,他只是做了一个简简单单的账本,小军居然可以从里面看出这么多东西。
而且由这些表面的延伸到更深层次的理解,甚至对未来都有了一个大致的构画。
更是对一切可能发生的细节都做了充分的想象,并且做出了相应的对策。
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看着吴军在自己面前滔滔不绝,口沫横飞。吴永年一点也不觉得不切实际。
他从心底里赞同,他觉得,这事可行!
第104章 解惑
翠华扶着奶奶进了窝棚,就看到吴杏儿正守在门后一个转角的避风处,认真的看着面前的兔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