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再不出来,”李天宁道,“皇祖母要来罚本宫了。”
顾家兄弟的母亲便是李天宁的亲姑姑淑嘉大长公主,太皇太后的长女,淑嘉大长公主走得早,太皇太后便格外心疼顾家的孩子。
顾十逍又是家中老小,当年是早产的,小时候身体不好,总爱生病,太皇太后便想了个法子,将他送去了京郊的寺里做记名弟子,说是有菩萨庇佑,小外孙就能健健康康地长大。
这一养便养了十多年,一直到了今年开春的时候顾十逍才回家领了官职。
一听小外孙回京了,太皇太后高兴得很,便隔三差五的召他入宫。可顾十逍刚回京城的那几日,正好就是李天宁刚刚重生,天天往许府跑的日子,二人正好错开了,是以李天宁那日没能一下就认出顾十逍来。
“对了,表姐,”顾十逍想起了什么,赶紧将手中的匣子递了过去,“这是九哥捎回来的,说是送你的。”
“十逍,”李天宁无奈道,“你快别闹了。”
顾十逍也急了,暗想早知道自己不做那么多无用功了,赶着辩解:“这真是九哥捎回来的。我没有诓你。”
见李天宁还是将信将疑,顾十逍举起右手发誓道:“骗你是小狗。”
李天宁见他都赌咒了,又看那匣子简单素净,是顾九振会用的东西,这才打开了。
里头装了个小铜罐,装饰了些宝石,看着是西域的样式,李天宁一打开它,便问到了一阵扑鼻的香气,馥郁浓烈,十分别致,和宫中常见的香料完全不同。
“这是西域的千灵香,很是名贵,和黄金等值呢。”见她喜欢,顾十逍赶紧解释道,“咱们中原没有的。”
李天宁“嗯”了一声,低头摆弄着千灵香,心道时间过得还真是快。
边境战事总是要解决的,许乘风既然出不了征,顾九振便主动请缨,在一个多月前亲自领兵去了边境,和达腊部落几番交战,连番传来捷报。
半个多月前,他携了一支轻骑部队,深入达腊阵营,一举歼灭了达腊的精锐部队。
此时又正逢达腊的老汗王新丧,他的几个儿子斗得厉害,谁都没料到一直默默无闻的小王子掰倒了几个兄长,继了汗位,表示愿意归顺大景,并要将族内的公主送来和亲,与大景永结秦晋之好。
战事平息自然是好事,李天秦当即应允了下来。
算算日子,达腊的使臣这几日就该到京城了。为彰显大景气度,皇室自然要给达腊人设接风宴席款待。
可李天秦尚未立后,太后也走得早,太皇太后倒是还在,但年纪大了,日日躺着。这筹备宴会的差事就落到李天宁的肩上了。
这件事李天宁不能推辞,她是大景的公主,有些事情理当要去分担。
所以半个月前,她咬了咬牙告诉许乘风这几日宫中有事,不能来看他了。许乘风委屈得和什么似的,追着她的马车跑了好远才被哄回去。
这样一算,李天宁也有半个月没见许乘风了,她心里也想得紧,又要担心许乘风有没有听大夫的话,病情有没有好转,还要算着时间,想着三个月的时间也快要到了,要怎么混过皇兄那一关。
一想到许乘风,李天宁的思绪又飘远了,望着手中的东西发愣。
顾十逍不知道她在想什么,见她这个神情,还以为顾九振终于有戏了,心里忍不住偷笑。
要顾十逍说心里话,他觉得凭顾九振的性子,这辈子都讨不上李天宁的欢心,便借着“探望外祖母”的理由,隔三差五的来找李天宁。
之前他还假借着顾九振的名义送了件小玩意儿给她,不料一下就被李天宁戳穿了,他便不敢再这么做了,心里还叹了口气,想可能李天宁真的做不成他九嫂了。
却不料昨日,他收到顾九振快马加鞭送来的家书,信中说他这两日会跟着达腊使臣一块儿回京,还提及了几件要事,并附带了这么个匣子。
香料只有女人会用,而顾九振想要送礼讨好的女人,那当然只有李天宁一个了。
顾十逍觉得自己聪明极了,于是今日赶着进宫,替他九哥把礼送上,还打算替他哥哥美言几句。
不过顾十逍自幼跟着庙里的和尚学文习武,佛经是倒背如流,可这夸人的话倒还真不会,正在他搜肠刮肚地想着词句的时候,却突然眼神一僵,想到了家书上顾九振用朱砂圈出来的几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