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家女儿_作者:繁朵(103)

2019-03-04 繁朵

  此刻就真心实意的跟杨秋涵保证,回信一定会多给杨秋涵说好话。

  而且这么答应杨秋涵之后,宁光忽然想到一点,就是如果杨秋涵跟沈安怡的关系超过了自己的话,那她干嘛还要稀罕自己帮她说好话呢?

  所以,在沈安怡心目中,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朋友?

  这种猜测,哪怕只是猜测,也让宁光心里欢喜极了。

  这一年对于国家来说到底是特殊的,开年就逢着邓.小.平去世,这件事情对于宁光这年纪,尤其还是乡村出身的孩童来说尚且懵懵懂懂,只晓得是“邓.小.平爷爷”走了,是件大事,但具体怎么个大法,他们终归还是茫然的。

  然而对于上了点年纪的人,尤其是村小几个老师来说,却有点晴天霹雳的意思。

  学校举行的哀悼仪式上,包括校长在内的几个老教师甚至当场哭的不能自已。

  按照队列站了满操场的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还是次日有班干部去办公室送作业本回来,他们村小条件简陋,办公室就一个,所有的老师,包括校长都在里头,于是就让班干部听到了些议论,同大家透露,说校长跟几个老教师都经历过特殊年代,而且因为有文化,属于被打倒的那种,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还是特殊年代结束之后得到平反,这才进了村小。

  他们对于那个时代过来的领导人有着特别的情怀。

  这些是宁光这年纪的孩子所不能理解的,至少这个时候无法理解,所以讨论了几句很快就过去了。倒是当天语文老师布置下作业,要他们写悼念的作文,引起一群人的哀嚎。

  之后就是七月份的香港回归,村小的老师压根没指望学生参加什么作文比赛,上半年的学期结束时提都没提,但这一学期期末的语文考试总归是“回归”这个题目。

  宁光跟绝大部分差生一样,非常艰难的做完了前面的题目,挨到最后的作文,苦思冥想,抓耳挠腮,绞尽脑汁,歇斯底里……最终胡乱写了几行字,数一数还是没到规定的四百字,绝望的检查前文,试图朝里面各种塞字数。

  她心里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其实跟褚老婆子很有共同语言,就是香港回归关自己什么事?

  问她有什么想法?

  她什么想法都没有!

  理所当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搞出来的作文基本没拿到分数,她是领着满是红灯笼的成绩单回去的。

  还好宁家根本不指望她念书,除了苗国庆甚至没人问她考的怎么样。

  宁光其实怀疑家里巴不得她成绩不好,这样就不需要给她出初中之后的学费了。而且理由还很充足,因为她根本不是这块料,因为她根本没考上。

  九月份开学之后,老师倒是拿了篇范文给他们念,说是省里关于香港回归中小学生作文比赛的一等奖。宁光都甚至都没听懂里头说了些什么,只是觉得好像很高瞻远瞩很厉害的样子。

  老师念完之后夸奖了很久,说这学生跟你们都是同龄人,但人家的思想境界跟眼光,是你们拍马也赶不上的。小小年纪就知道忧国忧民展望未来,以后祖国建设还是要指望这样的精英,指望你们就完了。

  村小的学生被老师损,被老师打都是家常便饭,也没什么玻璃心,闻言不但不觉得难过,还嬉皮笑脸的说:“不会啊,怎么着国家也是要人种地的,我们读书不行我们可以种地啊!不信把写这作文的人喊过来比赛插秧,肯定插不过我们!”

  老师笑骂他们死猪不怕开水烫,末了说这篇作文的小作者还真在乡下待过呢,就是以前在这边念书过的沈安怡。

  这下子教室里惊呼声一片,宁光也非常的吃惊。

  但也就是震惊了大概半天的样子,这年纪的孩子忘性还是很大的,尤其沈安怡早就转学走了,他们虽然对那个城里来的小姑娘很感兴趣,到底更关注摆在面前的生活。

  此刻讨论了几句沈安怡在村小时跟谁好,少不得带上宁光……宁光默不作声,既为沈安怡感到高兴,又自惭形秽,觉得两人之间的差距似乎又拉大了。

  ……虽然这种差距就没缩小过。

  她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念书,可是就算抓紧一切空闲时间看书,进展仍旧艰难。

  人对于看不见收获的付出是很难坚持的,宁光也是这样,几次下来她觉得自己可能真的不是这块料,问题是不读书的话,她好像也没其他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