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十年代之心机小商女_作者:小牧兮兮(247)

  她跟大家介绍荆怀文,说他是她的技术顾问,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荆怀文是从父母那边赶过来的,这一次,他又从父母的实验室里收获了很多作物种植方面的知识,他将这些知识用到杜昕月的农副产品种植中,让她获益匪浅。

  尤其是人参种植方面,他回去后跟父母讲述了杜昕月种植人参的经过,他的父母都大为惊讶,尤其是对杜昕月养植的人参的品质之高,感到不可思议。

  这一次,他们特地让儿子从杜昕月农场里弄几株人参标本邮寄给他们,供他们研究。对此,杜昕月毫不吝啬,马上让人将去年的和今年的参分别包了几株,按照地址去镇上寄给了荆怀文的父母。

  几天后,杜昕月接到了一封荆怀文父亲写来的信,在信中,荆怀文的父亲不仅对杜昕月种参的能力大大赞扬了一番,还给她提供了一些种参方面独到的意见和见解,让杜昕月受益颇丰。

  荆怀文回来后,也陆续拜访了一些之前插队时毕竟熟悉的村民。

  宋金武家自然是要去的,宋金武两口子知道荆怀文回来了,说什么也拉着他到家里去吃酒。

  宋金武将荆怀文和杜昕月请到家里,他媳妇于淑芳正在忙活着给客人做饭。

  跟于淑芬打过招呼,几个人进到堂屋坐下来。

  大家聊了一会儿,于淑芬陆续将做好的菜端上了桌子。

  宋金武却不急着叫大家上桌吃饭,他神秘地说,今天除了他们俩,他还请了一个人来,这个人他们都认识。

  凡是村子里的人,他们大都是认得的,所以杜昕月和荆怀文也没怎么当回事,就跟宋金武一边聊天一边等着那个人来。

  不一会儿,外面传来于淑芬和一个女人说话的声音,一听那声音,杜昕月和荆怀文都愣住了。

  等到来人进了屋,他们两个人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因为来人不是别人,正是知青段卫红。

  一年多不见,段卫红看上去还是老样子,只是身上的打扮变了,不是以前的黄军装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件灰色格子的罩衫,头发也在脑后挽起了一个发髻,看上去比以前更成熟了。

  “咋,你们不认得我了?”看到荆怀文和杜昕月惊讶地立在那里,段卫红笑呵呵地问。

  “我们的女知青组组长段卫红嘛,怎么能不认识?”荆怀文友好地伸出手跟她握了一下。

  “卫红,你不是回城了吗?”杜昕月上前拉住段卫红的手不放,因为她看出来,段卫红还是一身农村人的打扮,不像是在城里生活的样子。

  恢复高考后,村子里的知青都陆续回城去了,剩下的不多,有留在村子里的,有辗转到别的村的。因为杜昕月跟剩下的知青也都不是很熟,与他们有联系的也不多。

  但在她印象中,段卫红是回城最早的一个,却不想她一年后竟一身农妇的打扮出现在自己面前,怎能不让她感到惊讶?

  段卫红勉强笑了一下,说:“说来话长,以后慢慢给你说吧。”

  宋金武也招呼他们,说:“来,你们都别站着了,饭菜都做好了,都坐下,咱边吃边唠。”

  大家纷纷落座。

  吃饭的时候,杜昕月的心始终平静不下来。她暗自观察着段卫红,发现她的肤色黝黑粗糙,手指布满老茧,这些应该都是农田劳作给她留下的痕迹。

  并且她从段卫红的发式看出,她可能已经结了婚,而且她胸前鼓鼓的,这让人不难联想到她也许正奶着一个襁褓里的孩子。

  段卫红为什么留在了农村?这一年多她并不在本村,那么她又在哪里?很多女知青留在农村,都是因为已经跟当地人结婚生子,被婚姻和孩子牵绊无法返城。难道她也是如此?

  这一切的问题,都困惑着杜昕月。

  宋金武今天高兴,让老婆于淑芳拿出他珍藏的白酒,打开给每个人都到了一杯。

  大家都没有拒绝,难得的相聚,每个人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滋味儿。

  在插队时,大家闲来无事,也会从代销点买来烧酒,几个人聚在一处偷偷喝上一起,把自己灌得烂醉如泥。那个时候,组长段卫红往往是那个约束大家的人,所以大家想要喝酒都会躲着她。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段卫红自己也学会了喝酒。

  “来,我们为今天能再次相聚,干一杯!”她将面前的酒杯举起来,一仰脖子便喝得光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