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十年代之心机小商女_作者:小牧兮兮(256)

  杜昕月回到村子里,便跟郭秀秀两人商量筹钱的事。

  农场账面上虽然有些钱,但是不能全拿出来,毕竟农场每天的花销也很大,总不能为了收购镇上的加工厂,耽误了农场的运转吧?

  其实,农场经营了这么久,滞留在外面的赊欠货款也有一些,如果能都要回来,凑够钱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要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杜昕月和郭秀秀分头去找那些欠她们货款的人要钱,但是跑了一天,却只要来一千多块。那些人大多是因为她们要得太急,钱不凑手,还有就是月底或者年底结账时才能归还的。

  这样要账不行,太客气了,很难要回钱来。

  杜昕月和郭秀秀商量,下次要钱一定要态度强硬一些,比如说如果他们不按时还钱,来年的饲料要给他们涨几个百分点。如果按时还了钱,还可以适当地给他们降低百分点。

  果然,第二天她们俩照此方法去要债,效果就是不一样,她们在外面奔走一天,脚磨破了,嘴皮子也磨破了,总算又要回来了三、四千块。

  算算,距离一万块的目标也不远了。

  那天荆怀文在镇上跟杜昕月分开之后,就一直没有回来,后来杜昕月接到他的来信,他在信里说,他已经回家去了,理由是家里临时有急事。

  荆怀文的突然离开让杜昕月有些伤感,她想起在镇上分手的那次,他可能就已经做好了回家去的准备,只是怕她伤心难过,所以才说去看熟人。

  又过了两天,她接到一张荆怀文寄来的汇款单,上面赫然写着“伍仟元”的字样。附言内容是:拿去救急!

  杜昕月心里涌出一阵暖流,荆怀文一定看出她的困境,他急匆匆地赶回去,原来是为了帮她筹钱!

第182章 荆怀文参军杜昕月卧病

  然而五千元啊,在这个年代,对于普通人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荆怀文一个未毕业的学生,能有什么钱?无非就是倚靠他的父母。

  而荆怀文的父母跟高向阳是不能比的。高向阳做了多年倒买倒卖的生意,可是说是个老生意人了,他家底恐怕不是能用“殷实”两个字来形容的。五千块钱对于高向阳来说,可能就是小菜一碟。

  而荆怀文家不同,据杜昕月所知,荆怀文的父母虽然已经平反,家里的生活也算是过得去,但毕竟这个家庭才刚刚从困境中走出来,充其量也只是在休养生息阶段,哪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呢?

  另外,就算是他家里能拿出这笔钱来,他父母又凭什么愿意让儿子把这笔钱借给她呢?

  杜昕月犹豫了,荆怀文到底是如何得来的这笔钱?这笔钱她到底该不该用?

  她去邮电局,按照荆怀文之前打来的电话号码打过去,接电话的是荆怀文的父亲。

  杜昕月还是第一次听到荆怀文父亲的声音,但是他一下子就认出了她,显然,荆怀文已经多次在他父母那里提到她。

  荆怀文父亲告诉杜昕月,荆怀文已经回学校了。

  “那我往他学校打电话。”杜昕月说着就要挂电话。

  “等等,你是想问怀文那五千块钱的事吧?”荆怀文的爸爸叫住她问。

  杜昕月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原来他爸爸已经发现了,看来,这钱一定是荆怀文偷偷从家里拿出来的了。

  想到这里,她急切地说:“叔叔,对不起,怀文不是故意要拿你们的钱,您给我个地址,我现在就去把钱原封不动地寄还给您。”

  “丫头,你误会我的意思了。这钱的确是怀文从我们这里拿的,但它不是我家里的钱,而是我们今年刚申请到的科研基金。我们看了怀文从你农场里带回的参,觉得你种的参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和怀文他妈商量,打算在你的农场里设立科研基地,并聘请你为编外研究员,这些钱嘛,自然是前期的经费。”

  科研基地,编外研究员,经费,这些词儿一下子冲进耳朵,都把杜昕月给听糊涂了。

  “可是……我并没有答应你们……”

  “你可以考虑,即使不同意也没关系,这些钱就当是我们资助你了。我们认为,你对参的研究更有价值和意义,这笔科研基金理应投入给你。”

  “如果我同意……需要我做什么呢?”杜昕月还是有点儿懵。

  “并不需要额外做什么,你只需每年将你种的参的样本寄给我们就可以了。”荆怀文的父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