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昕月之所以给村里的加工厂取名为康庄加工厂便是取了之前的村名。
其实,村里人都不喜欢糠子屯这个名字,尤其是村里人走出去时,当别人问起他是哪个村的,都不爱提自己是糠子屯的。就怕被别人笑话自己日子不好过,吃糠咽菜。
往年,村民日子不好过也是事实,吃糠咽菜也是事实,但谁不知道糠不好吃呢,谁又愿意过吃糠咽菜的日子呢?
现在,日子有了改善,他们就更不愿意提这个村名了,因为大家伙儿想扬眉吐气呢。
杜昕月和大家伙一样不喜欢糠子屯这个村名,于是在去年年初,杜昕月就跟宋金武建议,让他跟上面申请,将村名改回康庄这个名字。
宋金武也早有此意,便将改村名的提议交了上去。
其实他们都知道,改村名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对此也没有报太大希望。
但是很多时候,你越是用心去办的事情办不成,无心去办的事情,反而又办成了。改村名这件事就是这样。
快到年底的一天,上面突然给宋金武打电话,让他去镇上一趟。宋金武从镇上回来时,带回一个红头文件,他坐在村广播室的麦克风前面,用无比激动的声音给全村人读了这份文件,文件的大致内容就是,从1979年元月一日起,糠子屯正式命名为康庄。
这个结果让杜昕月也颇感意外,她问宋金武知不知道上面为啥会同意他们村改名的申请?宋金武摇摇头,说他不知道。
后来,还是高向阳告诉了她答案。
原来,从大跃进时期起,镇上在向上级汇报糠子屯产粮情况的时候,就对糠子屯这个名字有忌讳,于是就延用了以前康庄这个名字,所以以后在登记造册时,他们村使用的就是康庄这个名字。
也就是说,糠子屯这个名字早就不存在了,它在事实上已经被康庄所取代,只是他们村里的人都还不知道,还一直以为他们住的是糠子屯。
原来是这样,杜昕月听了高兴极了。
为此,她特地查了字典,字典上对康庄大道的示意是:宽阔平坦的大路,比喻光明美好的前途。
她想,在将来的某一天,字典上对康庄大道一词一定会这样解释:康庄大道,其中康庄,指的是在七十年代末,一个靠自力更生最先走向小康道路的村庄,后人用康庄大道来比喻子走宽阔平坦的大路,比喻有着光明美好的前途……
转眼到了年关,这一年是村里实行包产到户的第一年,也是多少年来难得的一个丰收年。
二十八把面发,各家的女人,都在用新收获的面粉,做着好吃的面食,其中最少不了的就是面鱼。
第206章 挨家挨户送年礼
面鱼,顾名思义。
在南方,面鱼是把搓成长条的面团,放进刻有鱼形的模具中,制作出鱼的样子,醒过之后,放在蒸笼里蒸熟,再用筷子头蘸着红色食用色素,给其点上眼睛。
在北方,面鱼又叫做大果子、油篦子,其制作方法跟南方的油条差不多,就是将发好的面做成扁圆状,中间划上两刀,放进油锅里炸熟,炸熟的面鱼看上去跟篦子的形状差不多。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过年做面鱼都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项目,因为它意味着年年有余。
然而,多少年来,年年有余仅仅是百姓心中的一个美好期待,可望不可及。
而就在今年,康庄的百姓却过上了有余的生活。
二十八这一天,当康庄家家户户正在家里忙活着往油锅里炸面鱼的时候,杜昕月正跟郭秀秀俩推着手推车,挨家挨户地走。
她们并不是挨家挨户地串门子,而是给各家各户送新年礼来了。
她们的礼不是罐头点心,也不是烟酒糖茶,而是鱼。是的,就是鱼,真正的鱼。
其实在入冬之前,杜昕月正和郭秀秀便商量起年底要给村里各家各户送点儿小礼物了。
毕竟她们的农场、加工厂能有这么大的发展,离不开全村村民的支持和帮助,无论从劳动力上,还是从加盟上,还有饲料原料的提供,村民不知道帮了她们多少,她们得知恩图报不是?
但是送什么礼物呢?她们犯难了。
送鸡蛋吗?现在差不多家家都养鸡,只是养多养少的问题,所以鸡蛋对农户来说太普通了。
送猪肉吗?村里的养猪加盟户不少,养速长猪的人家也不少,虽说他们养猪大都是为了卖,但过年了,哪家不买点儿肉吃呢?所以送猪肉也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