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家复哀家_作者:十七划(208)

  此后,安怀彻底养在萧皇后身下。

  顺德十年,秦壁不顾满朝文武反对,坚持离朝,将帝位传于太子秦瑞。秦瑞已长成十二岁的老成少年,文武双全、性情沉稳。对于父皇前无古人之举,他毫不惊讶。

  母后早就说了,这江山的担子,父皇只替他扛十年。等他登基后,他们要带着安怀出去游山玩水。母后向来说一不二,说十年就十年。何况,后宫形同虚设,除了母后再无其他妃嫔,帝位不传给他,还能给谁?

  早登基晚登基都是登基,反正逃不过。秦瑞十分认命。

  为了太子的登基大典体面,顺德帝掏光自己的私库。紫宸殿里外重新修缮,到年末祭祖时,已处处富丽堂皇。在数千朝臣瞩目中,秦瑞缓缓踩上百级丹阶,从顺德帝手中接下玉玺,大景建元“昭仁”。

  昭仁盛世的序幕就此拉开。

  后有史书记载,大景历代帝王中,昭仁帝英明贤能堪比开国太.祖,却又不失其父顺德帝之宽容仁厚,在他当政的四十余年,大景民安物阜、弊绝风清。史官用八字盛赞这位中兴之主,“至德汪洋,恩泽万民”。待到他薨逝,内阁不约而同写谥为“仁”,后世从此称其为景仁宗。

  然而对无数闺阁妇人而言,她们最喜赞美的皇帝却是仁宗之父,顺德帝秦壁。

  据传,顺德帝同荣懿皇后自幼一同长大,两人青梅竹马、情比金坚。顺德帝在为帝前曾被山贼掳走,荣毅皇后不顾己身安危,亲自前往永州救夫。等到登基,顺德帝感念这份深情,发誓永虚后宫。这对帝后真真是少年夫妻、携手白头。

  山盟海誓不稀奇,可当这誓言做到,那就了不得。偏偏京城大小茶楼,说书人最喜讲这段“帝后伉俪情深”,且次次要诵到“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听书的女子们每每听完,那是又爱又恨。夫人们回家看到自己夫婿,更是长吁短叹,为何她就碰不上如此深情的男子。

  最后,也惟有叹声命苦耳!

  ***

  光阴荏苒。大景四百八十九年,宝灵帝秦渊登基。

  时移世易,宝灵帝之前的三位皇帝早抛下秦家口口相传的家训——“修身克己”,到宝灵帝这代,后宫妃嫔无数,官场更是枝节蔓生,党派林立。

  而萧家也不再是秦家不召之臣。萧国公萧白每次面圣都得三拜九叩。萧家也不再是香火单传。当初为争夺家主之位,萧白不得已下了狠手,将亲哥哥赶到关外。如今的萧家,同京中高门无不沾亲带故,也算得上人多势众。

  萧白,俨然具备一手遮天的能力,若他再有野心……

  因此,宝灵帝一见萧白便如坐针毡。

  不过,他虽不喜萧白,却还是娶了萧家女萧烟为后。宝灵帝心计颇深,他知晓萧家军只认萧家人,在大婚后,选了一条内外夹击之计。明面上,他向萧白提出,要从禁卫军里调几人往北疆,以学得用兵之道,保家卫国。

  此时,大景四面不宁,萧白身为镇国将军,为朝廷培养几个人才亦属应当。他自然应允。

  同时,宝灵帝还派出十二暗卫前往北疆。这十二人,最后都打入萧家军内部,担负不同军职。其中有个叫李复,混进萧白之子萧韫的营里,做了个无名苦力,烧火做饭搬石头,什么累活都得干。

  李复历经十年卧薪尝胆,从炊事兵一步步上升,终于成为萧家军中有名有号的人物。

  待到大景四百九十八年,萧韫追击敌兵惊了马,摔瘸腿,萧白不得不亲赴北疆督战。战事刚平定,李复奉宝灵帝之命,在营帐中就地砍下萧白人头。

  过了大半月,萧韫发觉不妥,连同三名副将一起,又诛杀李复。李复临死前冲床上扔了只飞镖。没多久,萧韫死于破伤风。

  此后,萧家军大乱,副将们为争权杀来杀去,军队一片散沙,陆陆续续有人做逃兵。

  两月后,萧烟接到父兄丧命的消息,一狠心给宝灵帝下了鸩毒,其五岁幼子被抱上龙椅。

  大景五百年,大景北地失陷,一下丢了八个城。萧家军王念白成为大元帅,率领剩余一万兵马退守潼城。

  从逃兵中出来的几支部队,经过多次厮杀,只活下两支。一是郑开率领的,还有一支干脆逃到江南,占据锡城、湖州一带。

  郑开率先攻破京城。

  在他进京前,西山大营已闹出军变,萧白的门生撺掇巡防营攻入皇宫,禁卫军和巡防营杀得血流成河。小皇帝惊吓而死。当巡防营杀进后宫,萧烟为免受辱,和荣华宫大宫女一同饮了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