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路顺遂_作者:月藏海雾(34)

  执了一卷书的男子,想起幼年经过小河村,那个给过他茶水的小姑娘。

  扎了一头乱蓬蓬的发,从家里舀了清水,摇摇晃晃的递给他。

  他读书的书院坐落在距离小河村不远的青水镇,后来,他总饶了远路过去,却再也没见过她。

  直到三个月前,他见她站在桥上,摇摇欲坠,上前扶了一把。

  “想什么呢?”

  陆景深回神,见姜宁站在他面前,手里举着个陶碗。

  “这是什么?”

  “喝了吧,能缓解疼痛,熬了很久呢。”

  陆景深不疑有他,一口气喝完了碗里黑乎乎,撒发着腥臭气味的汤药。

  姜宁手里拿着几根木枝,试探着问道,“你能不能帮我做个晒干草的架子,就是那种有好几层,每层都可以放下一个框的那种。”

  她用手臂在空中比划了大致的样子,为了更形象,还拿着木棍大概搭了一下。

  “明白了吗?”

  陆景深没说话,但是接过了那几根木枝。

  姜宁想这架子等到以后养蚕也能用得上。

  毕竟以后的陆家村盛产桑叶,她就近养些蚕也不错。

  ……

  齐氏不仅买了绣线,还买了各色麻绳和几块花布。

  姜宁这批香袋儿准备面向闺阁未出嫁的女孩子,她们手里的闲钱除了买新衣,就是买各种好闻的香袋儿。

  选她们作为售卖的对象,最为保守,虽然卖不上大钱,但一定能卖出去。

  她还画出了上辈子在裁缝铺卖的最火的几种绣样,有鱼戏莲花,喜鹊登梅,彩凤绕枝……

  齐氏替姜宁裁剪好香袋儿尺寸,她手脚利索,遂拿了针也想跟着姜宁的花样儿一起绣。

  “娘,您绣这个花样儿!”

  姜宁动了点小心思,每个香袋儿的绣样都不尽相同,但改动的地方不大,无非是花瓣的数量不同,花苞绽放的程度不同……

  恰好吻合了,闺阁女儿的小心思。

自己的香袋儿是独一无二的,也能和手帕交一起选个类似的,暗含心意。

  俩人都是手脚极利索的人,到了该吃晚饭的时辰,已经合力做了三个出来。

  齐氏小心的将姜宁一早备好的香草装进去,穿上彩绳,系了个漂亮的结。

  

  

  

 

  

  

  

  

  

  

  

  

  

  

  

  

  

  

第15章 无利不起早

  乡下人一年的指望就都在田间地头了,各家各户谁不是从一落下种子就小心翼翼的伺候着,捉虫除草,松土灌溉,比养孩子还上心的对待每一株禾苗。

  如今终于到了丰收的季节,是以,路上挽着篮子,包了头巾的妇女,个个脸上都笑容满面。

  陆家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种的粟米亩产能高达两石。

  不缺吃食的人家,就会找了木板车推到县里粮站,换成铜钱。

  俊俏的小伙会买个簪子手帕,递给相中的姑娘。

  也有换几坛好酒,埋在院里大树下,等到过年,开上一坛,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个年夜饭。

  多的是扯几尺素布,给家里老人或是孩子,裁剪出一身新衣。

  是以,此时的陆家村,村民们全都活跃在田间地头,仔细的将割下的粟米装进背筐。

  粟杆也是烧火的好原料,这都是要屯起来的,接下来一冬的取暖就全靠它了。

  “亲家!亲家!”

  喊话的妇人穿一身蓝布短褂,描着两道柳叶似的细眉,一张面皮上也不知糊了多少水粉,白惨惨一张发面团似的虚胖大脸上还涂了个红色口脂,通身上下就发髻梳的还算顺眼,但她不知从那摘得一朵小黄花,插在鬓角,那小黄花还带着两片翠绿的叶子。

  这妇人垮着篮子,两步路就行到了秦氏跟前。

  “你们全都下地来,可让我一通好找!”

  秦氏抬起腰,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皱眉瞅着眼前一脸谄媚的妇人。

  “小娥的聘礼……”

  俩家已经见过面,聘礼可已经说好了的,小娥模样虽好,可毕竟是个寡妇。

  大郎二郎都是一样的聘礼,小秀她娘可高兴的很呐。

  就这个孟氏贪心的很。

  “亲家,说哪里话呢,聘礼很满意,这不是看你们村秋收了,我来走动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