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路顺遂_作者:月藏海雾(4)

姜宁水性很好,可是抵不住一个成年男子在水里紧紧抓住她往下拖的重量,后来她抓住岸边的树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拉到岸上。

“你是这附近村里的人吗?”

一样的问话,那时自己还不知道救的人就是永安县钱庄的少爷,亦很少接触外男,自然问什么答什么。两句话就将家里交代的一清二楚,只是十四岁的姜宁肤黑体瘦、唯唯诺诺,李远亭自然是看不上的,只是留给她一个不值钱的玉佩。

也是很久以后,姜宁才知道她再次见到李远亭,对他心生爱意之时,他为何会迫不及待的要纳她为妾。

她以为他是为了报恩,其实他不过是贪恋她的容貌。

此时的姜宁是再也不愿见到他这样道貌岸然的虚伪小人,她前世为他付出了一辈子,可他却从未保护过她一次,任由她在他那吃人不吐骨头的后宅里,孤立无援,艰难求生。

她后来做的那许多错事,何尝没有他无能又好色的前因呢。

她做鬼的时候就想好了,若能再世为人,除了要报答恩人,还坚决不能学前世一样将自己的命运维系在另一个人身上。

既然上天如此厚待于她,那她这辈子就该好好过,决不能像前世那样为了虚荣,爱上一个无心的男子。

“唉,姑娘,你别走啊!这附近哪里好玩,你还得给我指指……”

养尊处优的富家少爷,自然比不过姜宁这双跑得过她爹姜大山的腿,她抱起地上的洗衣盆,七拐八拐就将李远亭抛在了不知什么地方。

姜宁按照记忆里的路朝家里走着,一路上遇到的邻居对她也不十分热情,她在小河村长到十七岁,一直木讷寡言,完全没有朋友。

“死丫头,洗个衣服这么慢,赶紧喂羊去!”

说话的人是姜宁的继母王氏,她亲娘在她两岁的时候,因为难产去世,没几天姜大山就迎王氏进门,可惜了她那刚出生不到一月就夭折的幼弟,姜宁一直认为她亲娘与幼弟的死与王氏都脱不了干系。

“娘,路上碰到婶子了,她说让我去给翠丫姐量量身子,过几天要去镇上扯布给她做条裙子。”

姜大山是老大,底下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但自从姜宁爷爷没了之后,姜家就分了家。按理姜大山是老大,要赡养老母,分的家产最多。可几年之后两个弟弟家里都过得比他红火,尤其是姜宁二叔家里,隔几日就要割肉打打牙祭,二婶子人大方,但也烦王氏有事没事总去蹭吃蹭喝。

所以,一听说姜宁二婶子要给翠丫扯布,王氏就动了心思,扯布总有布头吧,让宁丫管她二婶子要,她二婶子总不会不给吧。

到时候可以给小虎子做双鞋子。过了中秋节儿子就十岁了,总得穿点新的。

姜宁冷不丁被夺走了手里的木盆,前世她没有跟王氏说过这个,因为给翠丫姐量身子是王氏吩咐给大姐的活计。

她之所以记得很清,是因为王氏非让大姐朝二婶子要一块碎布,乡下人扯布做衣服,都是算好的,哪有多余的。大姐脸皮又薄,不肯张口,为了这事,王氏没少数落大姐。

“你赶紧去,衣服我让云丫晾,记得量的时候宽松些,我们乡下女人,就得宽宽松松才得劲儿!”

云丫是王氏生的大女儿,比姜宁小不到一岁,素日王氏什么都不让她干,如珠如宝的养在手心里。

只是成日待在房里绣花,也没绣出个什么东西出来,到是脾气养的跟地主家的千金一样,跋扈任性,目中无人。上辈子出嫁时,还撺掇王氏跑到姜宁那讹了一大笔银子。

那时李家的主母,李远亭的亲娘还在,不说那个精明吝啬的老太太,姜宁上头还有李远亭的正妻许氏。

姜宁深知自己在李家为妾,万事都得过得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自然更不敢张嘴要钱,只能偷偷卖了李远亭素日赏的小玩意儿。

后来姜云一家搬到了永安县,要钱更加频繁了,姜宁才不得不插手李家钱庄的事,以致遭了李远亭父亲的厌弃,熬了一辈子也没能当个名正言顺的妻子。

如今王氏下了这么大的本,都使唤起姜云干活了,可见家里真的捉襟见肘,连买布的钱都没有了,只是不知道她要那碎布头干啥。

姜宁在去二叔家的路上,一直在想给那个自己收敛尸骨的老妇究竟是谁。

能知道她是小河村的人,肯定不是她在永安县认识的人,那时她不愿别人知道自己是个乡下女人,一直闭口不谈娘家的事。

那老妇从那个陌生的地方步行到小河村,一路上她几乎从未开口说过话,饿了就吃身上背着的干粮,渴了就喝河里的水。她应该对那段路十分熟悉,带着的干粮刚好够吃。哪条河里的水能喝,哪条路平坦好走,她都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