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路顺遂_作者:月藏海雾(6)

“我都看见了,木盆里有一件男人的衣服,上好的锦缎,是你洗的!”王氏不悦的看着姜宁,好似她昧下了多大的宝贝一样,一副就算是自己的宝贝,不拿出来分享也是天大的罪过的表情盯着姜宁。

男人?她才十四岁,那里有什么男人!

锦缎长袍,肯定是李远亭落下的,那个惹祸精,自己都下定决心跟他断绝关系了,可别再生出事端了。

“哦,我在河里捞到的,看那料子好,就捡回家了,娘,您放心,我不要,您给小虎子做两套衣服吧,算是我和大姐送给他的生辰礼!”

“白捡来的东西,怎能算你和妍丫送的,不行,衣服有了,你和妍丫就一人再送一双鞋吧,毕竟是唯一的亲弟弟,十岁是个大生辰,可不能寒酸!”

王氏喜滋滋的将芸豆端回了屋里,瞧这面料拿到镇上肯定能换一贯铜钱,今日真是收获颇丰,连带着心情都舒畅了不少。

“一会儿妍丫回来,你告诉她,今儿个晚上就吃桐皮面,再加一筐炊饼,分量做的足足的,你爹干了一天的活,得吃饱!”,也不用拘着这俩丫头了,全都可以撒开了肚皮儿可劲吃。

第3章 顶嘴

  乡下的夜来的早,姜宁刚喂完后院圈里一公两母,三头半岁大的山羊。

迎面走来一个穿粗麻短褂的少女,右胳臂挎着个装满野菜的大篮子。

正是姜宁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姜妍。

  隔了几十年再见,姜宁有些不敢上前仔细瞧一瞧姜妍的容貌,她离家太久,已经渐渐遗忘了这个勤劳能干的亲姐姐。

  纵然一母同胞,可她们并不亲厚,各自手里都有繁重的杂活,即使晚上住在同一个屋子里,也很少交流。

  姜宁进厨房的时候,姜妍已经麻利的洗好了菜,如今是夏日,野菜长势喜人,姜妍从村南头走回家的路上就能掐满满一篮子。

姜妍抬头笑了笑,“饿了吧,再等一会儿,饭马上好!”

  “娘说要吃桐皮面,还要一筐炊饼。”

  姜妍放下手中正在清洗的野菜,拿起一旁的粗布擦了擦手,“家里没有桐皮了,我去村西头捋点回来,你把面揉了吧!”

  小河村是一个依河而居的村落,南北短,东西长。村西头是一大片荒草地,农闲时,村里的人会去那里挖些野菜,只是姜家在村东头,很少过去。

  “姐,天快黑了,你别去了!”

  小河村民风淳朴,农家女子胆子都大,偶尔走一两回夜路也不碍事,说罢话,姜妍已经解开身上的蓝布围裙,跨上了她平常出门带在身上的竹篮,“没事,一会儿姐再给你摘些红果子。”

姜妍性格爽利,说走就走。

……

  姜宁伸出手,因为有姜妍在,她如今还有一双小巧柔嫩的手。

刚嫁入李家的时候,羡慕府里的丫鬟都有一双白皙柔软,骨结温润的手。

可自从姜妍出嫁,家里的大小活计全归了她一个人,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到了冬天手上就生满满一层冻疮,等第二年春就落得满手褐色的疤痕,指腹粗糙的全是粗茧。

 

好长一段时间她都不敢将手露出来,也是自那时候起她就十分注重保养自己的一双手。

幸而李家家大业大,就是她最不得宠的时候屋里伺候的仆妇也有四个,所以姜宁上辈子自嫁入李家起,就再也没进过厨房了。

荒废了这许多年,不知还能不能和好一盆面。

  姜妍出嫁前姜宁只是在厨房里打下手,直到姜妍出嫁,家里所有的杂务活都归了她,她厨艺算不上顶好,但在这小河村也敢数一数二了。

  和面的步骤她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只是面缸里剩余的面粉,怕是不够他们一家七口吃到新粮食下来。到时候家里若真断了粮,挨饿的肯定是她们姐妹俩,她明日得想个法子屯点粮食。

  先是从水缸里舀了几瓢水,倒在土灶垒的铁锅里。烧火的技巧倒是生疏了许多,捣鼓那‘引光奴’很久才生一团火出来。

  小河村的炊饼,和面需用滚烫的热水,将面烫熟,和成面团之后,还要用手沾了凉水捶打面团,直到面团光滑,撕扯有劲。

  趁着饧面的功夫,姜宁把姜妍之前洗好的野菜拿出一部分切碎,用油炒香。然后将饧好的面团揉匀,揪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再将剂子压扁,放入之前炒好的野菜沫,封口之后用擀面杖擀成薄皮,上锅大火蒸半柱香的时间。

  姜宁做饭不如姜妍麻利,只堪堪蒸好了炊饼,姜大山就回家了,见姜妍还没回来,脸上顿时就起了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