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玉妙打量了一下眼前之人。
眼前的男人大约四五十岁,身上穿着普通庄稼老汉的粗布袄子,腰间用一根布绳扎了个结,作为腰带,完全一副庄稼老汉的模样,不过头发扎的十分齐整,胡须也打理的干净,不似普通庄稼老汉的不修边幅,眼睛十分有神,露在外面的一双手虽然说不上细腻,但是也绝对不是常年劳作的庄稼户的手。
年纪和住址都对得上,眼前的男人也不像是普通的庄稼老汉,想来应该就是宁文信无疑了。
“您就是宁掌柜吧,”乔玉妙说道,“我是洛掌柜和陆东家介绍来了。我正想开一家类似于书坊、但又跟书坊有些不一样的铺子,对于经营,我有些地方还不太明白,洛掌柜和陆东家便让我来找您,他们说您最在行,让我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来请教您,不知道宁掌柜现在方不方便?”
乔玉妙并没有直接说自己是要请宁文信出山做掌柜,毕竟关于宁文信的事情,她都是从洛掌柜和陆明生那里听来的。掌柜这个职务至关重要,在没有确定宁文信确实是做掌柜的人才、并且适合做图书馆掌柜之前,她不会轻率的单凭别人的评说就确定下来图书馆的掌柜人选。
雇佣掌柜本来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首先她乔玉妙要确定这宁文信就是她想请的掌柜,然后,才是如何请他出山的问题。
“洛良和陆明生?”宁文信问道。
“恩,正是。”乔玉妙问道。
宁文信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你进来吧。”
“好的。”乔玉妙应了一声,走进了院子。
“坐吧。”宁文信说道。
乔玉妙依言,在宁文信旁边的一个小圆凳上坐了下来。
“我做书坊的掌柜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洛良和陆明生,怎么想起向你荐起我来了?这个世道变得快,许多东西我也已经不知道了,”宁文信微蹙了一下眉,叹了一口气,“他们倒也还记得我。”
“宁掌柜的谦虚了,洛掌柜和陆公子对宁掌柜交口称赞,宁掌柜自有过人之处的。况且万变不离其宗,世道再变,道理总是不会怎么变的。”乔玉妙说道。
宁文信又叹了一口,抬手稍稍挥了一下,似乎不想再说这个话题:“你有什么问题就问吧,我若是知道,就告诉你。”
乔玉妙笑了笑,说道:“我想问的有很多。”
于是,乔玉妙就开始问问题,她先是问了一些关于书坊运作的问题,包括书坊收稿的技巧,刊印的流程,如何确定每种书籍印制多少册,书籍在门面中如何摆放,书坊应该找怎样师傅和学徒。
宁掌柜对答如流,不仅回答的调理清晰,而且还给乔玉妙讲解了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乔玉妙越听越喜,宁掌柜思路清晰,经验丰富,对书坊这个行业几乎了如指掌。虽然乔玉妙打算开的并不是书坊,而是图书馆,但是图书馆毕竟是这个世界的新生事物,书坊在这个世界中,已经是离图书馆最近的行业了。
问着问着,乔玉妙便有意识的将问题越问越深入,而不是流于表面。
比如对待所管的手下是应该以激励为主呢,还是以惩罚为主?应该让自己的手下更有创新性呢,还是更听话?在对于书坊管理,应该设置很多层级,以至于最底层的学徒要通过层层传递才能给掌柜递个话,还是让最底下的学徒,可以直接找掌柜的说话?
这些问题是乔玉妙在大学里念书的时候学得,是前人对于管理的研究和总结,这些对宁掌柜来说仿佛打开了一扇关于管理的大门。
宁掌柜一边思考一边回答,而乔玉妙也不再是单纯的问问题,而是开始同宁掌柜讨论起来。
一个有着丰富的经验积淀和善于思考的头脑,一个有着前世现代社会的理论知识,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尽量聊了足足一个时辰。
慢慢的,宁掌柜不再是刚开始的老成持重,而是朝闻道夕死足矣的满足欣喜。
不过,谈话快结束的时候,宁掌柜却是回过味来了,他疑惑的看了看乔玉妙,问道:“姑娘,你到底是干什么来的?”
宁掌柜心中疑惑,她如果是真的来问关于书坊的问题,那么当他说完书坊日常流程的时候,她也就该问问完了。
后面她问的那些问题,是他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过的,与其说她来请教自己,不如说她是来找自己畅聊讨论,甚至是提点自己来的。可是好端端的,她来找自己讨论,甚至是提点自己,这是要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