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流放边塞_作者:四月流春(265)

  邹贵等人听得睁大眼睛,兴致勃勃,啧啧称奇,幸灾乐祸地说:“该!他活该!”

  “哪怕再强纳十八个小妾,也生不出儿子来。”

  “嘿嘿嘿,原来他根本不算男人。”

  “明摆着的,万斌父子坏事做尽,损阴德了,所以才一个绝后,一个横死。”

  姜玉姝顿感尴尬,不动声色地往边上挪了挪,好气又好笑,暗忖:

  古往今来,如果女人生不出孩子,往往撇开男人,只骂女人;如果女人只生女儿,多半也不责怪男人,只骂女人、嘲笑其为“瓦窑“。唉,实在可恶!

  这曹公子,也真是的,说得绘声绘色,活像他躲在万府床底下听来的一样……

  郭弘磊也听见了,深知朋友性子,无奈招呼道:“曹兄,启程了吧?”

  “天快黑了,走走走,下回再聊。”其余边军听了无数遍,丝毫不惊奇,只是催促。

  “哦,马上!”

  曹达言辞诙谐,和几个听客挤在堂屋角落里,时而叽叽咕咕,时而前仰后合,半晌,才意犹未尽地佩上腰刀,末了还承诺道:“万斌一家子,几十年间,闹了无数笑话,待下次有空,我再细细地告诉你们!”

  “好嘞!”

  “太有趣了,简直要笑死人了。”

  “您可别忘了。”几个听客开始期盼。@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曹达狠狠嘲笑了一通仇家,神清气爽,与郭弘磊并肩往外走,爽快答:“放心,一定告诉你们!”

  姜玉姝哭笑不得,索性当做什么也没听见,一路送出院门,挥手送别。

  “告辞!”曹达等人骑在马上,有的低头,有的抱拳。

  郭弘磊叹道:“家里辛苦你照料着。秋风凉,回去吧。”

  “一路小心,多加保重。”

  郭弘磊颔首,扬鞭催马,一行人迅速消失在深沉暮色里。

  一晃半个月。

  金秋季节,秋高气爽,西苍漫山遍野草木枯黄,庄稼成熟。

  数千亩土豆,茎叶陆续枯萎,静待收获。

  清早,晨雾未散,露珠晶亮。

  姜玉姝洗漱穿戴整齐,推开窗透透气,愉快说:“不错,今儿又是好天气!”

  “越来越冷了,姑娘该多披一件衣裳才是。”翠梅步履轻快,只穿一件薄夹袄。

  姜玉姝转身,从善如流,接过外衫披着,提醒道:“你也该穿多些,仔细着凉。”

  “可我怕热呀。走,吃早饭去!”翠梅搀着人离开卧房。

  月份越大,身子愈沉重,行动越发不方便。幸而姜玉姝一直操劳,忙惯了,暂时还撑得住,仍是天天下地。

  两人迈进堂屋时,早饭已摆好。

  郭弘哲独自端坐,面朝门口,双手捧书,埋头温习《论语》,认真诵读。

  “三弟。”姜玉姝含笑说:“快吃早饭,待会儿军中大夫们就到了,他们办差都是掐着时辰的。”

  郭弘哲忙站起,转身腼腆答:“嫂子。”他等二嫂落座后,才坐下。

  “三公子,“翠梅麻利盛粥,分发后,惯例坐末席,好奇问:“您每天早起背书,晚上又点灯熬油地做文章,就不腻么?”

  小桃恰端着一盘杂粮素包赶到,搁在桌上,附和叹道:“奴婢看着都累!正忙秋收呢,您也该歇一阵子。”

  郭弘哲摇摇头,严肃答:“读圣贤书,怎么会腻呢?我不过有空翻两页,并不觉得累。”

  姜玉姝垂首剥煮鸡蛋,皱了皱眉,勉励道:“圣贤书中,蕴含许多大道理,读起来自有乐趣,陶冶性情。温习四书五经,背它个滚瓜烂熟,总是没错的!”她话锋一转,却劝说:“不过,眼下正忙秋收,整天早出晚归,辛苦忙碌,确实该歇一阵子。依我看,你还是入冬后再用功吧?”

  “行,听嫂子的。”郭弘哲嘴上答应,暗中却决定见缝插针地用功,干劲十足,斗志昂扬,发誓要考取功名,以一雪前耻。

  饭毕,一家人兵分两路。

  方胜提着药箱,匆匆道:“刚才尤大夫特地来邀,说他们已经在隔壁舂药,也已经派人下地挖姜苁了。咱们得快些,以免对方久等。”

  “走吧。”郭弘哲前阵子犯病,仍需休养,姜玉姝便安排他给方胜打下手,在隔壁荒宅配制姜苁金疮药,不必下地干农活。